您的位置:健客网 > 中医频道 > 中医文化 > 中医经典 >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解密】4.法则天地,合同于道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解密】4.法则天地,合同于道

2017-07-12 来源:中医出版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中医认为春季对应人体的肝脏,情志的愉悦、舒畅,能够促进人们肝气的正常生发和调畅;而悲伤、恼怒等不良情绪,容易导致肝气抑郁,引发疾病。

  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素问·上古天真论》)

  本条原文是说,这样的人能够根据天道、地理的变化,即自然界阴阳变化的规律,制定出人的行为规则、法则,仿效日月盈亏、升降,取类比象人体的生理功能,区别星辰的位置及其变化,推演判定人体的变化改变,顺从、适应自然阴阳的消长、盛衰变化,分别春夏秋冬四时来调养身体,追随上古真人的养生行为,了解了天地自然阴阳变化的规律,同时能够顺着天道去做,行为基本符合养生之道的要求,因此也能增益寿命,但生命有竭尽的时候。

  本段原文与《素问·上古天真论》的“知道者,法于阴阳”有同义,《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的四季养生法、《素问·生气通天论》的一日养生法等又是“法于阴阳”“法则天地”养生原则指导下的具体养生方法。

  以下介绍《内经》的四季养生法:《内经》的四季养生法,主要反映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之中,以下做一简要介绍:

  1.春季的养生方法

  春季是自然界阳气生发之时,顺应天地生发之气而养生是春季养生的重要法则。

  中医认为春季对应人体的肝脏,情志的愉悦、舒畅,能够促进人们肝气的正常生发和调畅;而悲伤、恼怒等不良情绪,容易导致肝气抑郁,引发疾病。

  春天自然界和人体都是阳气刚刚生发而尚未旺盛,属于“少阳”。因此,人们在春季的日常生活中,既要注意“春捂”防寒,又要适当运动,以助于人体“少阳”之气的生发。春季“人气始发”,起居上要做到“早起”,是顺应阳气的生发之性;而“早卧”,则是防止初春阴寒之气伤害“少阳之气”。

  肝脏具有“体阴而用阳”的属性,即肝脏是藏血的脏器,功能上主管疏泄,因此,饮食上适度食用属阳的“辛”味,如韭菜、洋葱、香椿等辛香蔬菜,可使肝气生发,改善“春困”不适;而“酸”味属阴,少量食“酸”,像西红柿、橙子、山楂、柠檬、石榴、橄榄等酸性食物,也有助于保护肝体,防止肝气生发太过,损伤肝阴。

  2.夏季的养生方法

  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对应人体之心脏,故夏季保养人体的“长养”之气,有助于心气的长旺与心脏温煦功能的正常发挥。

  在精神情志养生上,要“使志无怒”,就是情志舒畅,防止阳气运行受到阻碍。“若所爱在外”,即使人体的阳气输布在外,情志上保持欢快、舒畅,做到神清气和,胸怀宽阔,尽量避免急躁、恼怒的情绪,以防阻碍心气的宣发之性。

  夏季“天地气交”,适当做一些运动锻炼,有助于“华英成秀”,即有助于人体“精气”的化生。但夏季气候炎热,必须注意防暑,以防阳气偏盛损伤阴液。既要有“若所爱在外”的宽阔胸襟,又要做到“心静自然凉”的平和心境。

  夏季人体的阳气疏散于外,相对而言,在内之阳气相对较弱,因此饮食上既要吃西瓜、绿豆等寒性食物,起到清热解暑、养阴生津的作用,还要切忌因贪凉而暴食冷饮凉菜、生冷瓜果等损伤脾胃之阳气,所以自古就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养生谚语。明代医学家张景岳说:“有春夏不能养阳者,每因风凉生冷,伤此阳气。”

  3.秋季的养生方法

  秋季自然界阳气收敛,阴气渐长,对应人体的肺脏,顺应秋季内敛之性,有助于人体精气的收藏。因此秋季养生即应保养此“收敛”之气。

  肺脏在志为悲,阳气收敛太过,容易导致人的情绪低落,故常有“悲秋”的现象。所以在秋季,既要淡泊宁静,收神敛气,保持内心宁静;还要保持乐观开朗、宽容豁达的性格。

  日常生活中,人们要“早卧”,有助于阴气的生长,保证阳气的敛藏,也要“早起”,适当运动,以防“悲秋”。做到动以强身,静以养神,动静结合,以达心身康健的养生功效。古有“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养生习俗,也有“白露不露”的养生格言。“秋冻”固然有益于身体的健康,但仍要把握尺寸,进入深秋则应注意保暖,防止“过寒伤精”。

  秋季天气干燥,饮食上应该少食辣椒、韭菜、大葱、生姜等辛温发散的食物,避免过燥伤阴,从而预防秋燥病的发生。宜多食梨子、甘蔗、百合、山药、桑葚等甘凉养阴的食物或药食两用物品,起到养阴润肺的功效。秋季人体阳气内敛,过食寒凉,容易导致寒气敛藏于内,造成“脏寒生胀满”之类的疾病,如民间素有“秋瓜坏肚”“立秋不食瓜”等养生谚语,因此,应尽量少吃过于寒凉的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

  4.冬季的养生方法

  冬季是自然界阳气内藏之时,对应人体的肾脏,人体的阳气也顺时敛藏于内,因此冬季养生主要是保养人体的“闭藏”之气。

  冬季严寒,生活起居上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一方面早卧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的潜藏、阴精的积蓄,另一方面晚起以防天寒之阴气损伤人体之阳气。所以要躲避严寒,保持身体温暖,防止“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但也不要取暖过度或运动过度,使皮肤过度疏泄出汗,导致人体阳气频繁夺失,从而避免“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的情况发生。天寒则人体气血运行滞涩,所以冬季也需要适当的运动,以保证人体气血的正常运行,俗语云:“冬天动一动,少生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但不宜运动过度,特别不宜在大风、大寒、大雪、雾霾中锻炼,避免阳气、阴精的损耗。

  冬季或冬至被认为是进补强身的最佳时机,一是顺应“冬藏”之性,以养阴精,饮食应多选含有优质蛋白质与有防寒保暖作用的食品,如鸡肉、牛肉、羊肉、狗肉、蛋类、豆制品、核桃、栗子、桂圆、红枣等都是绝好的冬季应季养生食品;二是冬至一阳生,就是说阳气从此开始生发了,乘此进补,有利于补品的有效成份发挥其最佳效能。民间有“冬令进补,来年打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养生谚语。

  冬季人们若取暖无度,食用牛肉、羊肉、狗肉等温热食物,或鹿茸、肉苁蓉、冬虫夏草等补阳药物,致使补益太过,阳热偏盛,损伤阴液,甚至纵欲损伤阴精等状况,都容易引起阴精虚损而出现口干舌燥、心烦上火、大便干结等不适或病证。故明代医学家张景岳说:“有秋冬不能养阴者,每因纵欲过热,伤此阴气。”《内经》则指出要“秋冬养阴”。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相关问答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热文排行

热门问答

用药指导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