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胶,又名傅致胶、贡胶、驴皮胶、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三宝,在《神农本草经》中被称为上品,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被称为圣药,药用历史已有3000多年。它以始产于今东阿(即今山东省东阿县一带)而得名,以质量稳定、疗效显著闻名于世,千百年经久不衰,而且日臻完善。
阿胶,是随着以兽皮煎熬煮成的胶的产生,而派生出来的产物。胶的药用,始见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古医帛书《五十二病方》。早期的阿胶是以牛皮为主要原料制成的。
胶的起源,虽不像植物类药有神农尝百草一类的可资征引,但可以推想,大抵在我国原始氏族公社繁盛的新石器时代,伴随着陶制烹煮器的出现,人们通过食用禽兽肉类,逐渐发现久烹兽皮,其汁液可渐浓缩成一种黏稠物,用以粘合物件,干燥后坚牢难破,于是就发现了。胶’这种物质,并用以制造弓弩等。兽皮本可食用,胶亦可食用,人们食用胶后,发现可以治疗某些疾病,于是胶又渐成为一种药物。当然,这种发现并非一蹴而就,最初是偶然发现,其后又经过先民们的不断摸索、实践,最终有了较成功的经验。
据先秦文献《孙子兵法》等记载,胶首先是制造弓弩的重要军事物资,很早就被人们重视。在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对胶的质量鉴别和制法已有相当经验。先秦典籍《周礼·考工记·弓人》即对此有所记载。如对胶的品种指出“鹿胶青白、马胶赤白、牛胶火赤、鼠胶黑、鱼胶饵、犀胶黄”。对胶的质量鉴别提出“凡相胶,欲朱色而昔,昔也者,深瑕而泽,轸而博廉”。即鉴别胶,以色红赤、带光泽、有纹理、成团块状又具锋利的棱角者为好。对胶的熬制,要求做到“鬻胶欲熟,而水火相得"即制胶要熬熟透,锅中用水和锅下用火要适当。如果再从上述胶的品种有。犀胶”深究下去,由于犀牛皮特别厚韧。先秦时主要用以制作将士的护甲,以至滥肆捕杀,春秋以后犀牛在中原绝迹。而这里尚言“犀胶”,表明周代以前中原大地犀牛相当多时,人们曾用犀牛皮制胶,亦足以说明我国制胶已有相当久远的历史。
胶的药用,始见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古医帛书《五十二病方》:“白处方……煮胶·-.…令药已成而发之…一·。。大带者…···清煮胶,以涂之……~癃病……以水一斗煮葵种一斗,浚取其汁,以其汁煮胶一梃半,为汁一参……”以上主要说明当时已用胶类治疗淋病及缠腰丹之类的病症。
胶至汉代已成为常用药物,并根据原料不同,分为阿胶和白胶(鹿胶)。西汉淮南王刘安召集苏非、李尚等所著《淮南子》中,有“阿胶一寸,不能止黄河之浊”一语,是现存史籍中称胶为阿胶的最早记述。东汉医圣张仲景临床验证阿胶实际疗效,善用以治疗妇科及血液等疾病,在被后人誉为医学经典著作的《伤寒杂病论》中,以阿胶配伍成。胶艾四物汤。、“川芎当归胶艾汤。、。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大黄甘遂汤”、“黄连阿胶汤”、“黄土汤’、“炙甘草汤”、“猪苓汤”等,用以治疗内科、妇科等多种疾病。临床应用千百年,至今被医家所重视。
东汉末期,阿胶药用已具雏形,此时问世的现存最早的我图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较详细地论述了功效。并将性味、功效归纳为“味甘,平。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胎,久服益气轻身”。
魏晋时期的药物学集成《名医别录》,又补充《神农本草经》的性味、功效为“微温,无毒。丈夫少腹痛,虚劳赢瘦,阴气不足,脚酸不能久立,养肝气。久服轻身益气。并述其别名、原料、产地为“一名傅致胶。生东平郡,煮牛皮作之,出东阿”。晋朝王淑和《金匮要略方论》用阿胶配伍入药的处方占3.2%,足以证明阿胶临床之广泛应用。
唐朝已针对阿胶制作质量的优劣,将其分为三类。显庆四年(公元659年)由李绩、苏敬等编著的也是世界上最早由政府颁布的药典《唐.新修本草》阿胶条下日:“阿胶,味甘,平,微温,无毒。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胎。丈夫少腹痛,虚劳赢瘦,阴气不足,脚酸不能久立,养肝气。久服轻身益气。一名傅致胶。生东平郡,煮牛皮作之。出东阿。恶大黄,得火良。出东阿,故名阿胶。今都下能作之,用皮亦有老少,胶则有清浊。凡三种:清薄者,书画用;厚而清者,名盆覆胶,作药用之,用之皆火炙,丸散须极燥,入汤微炙尔;浊黑者,可胶物用,不入药也。用一片鹿角即成胶,不尔不成也。
金元时期王好古《汤液本草》:“阿胶益肺气,肺虚极损,咳嗽唾脓血,非阿胶不补。仲景猪苓汤用阿胶,滑以利水道。《活人书》四物汤加减例,妊娠下血者加阿胶。”
明代的经济繁荣推动了阿胶的发展,阿胶在医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将阿胶称为圣药,并称:“阿胶大要是补血与液,故能清肺益阴而治诸证。按陈自明云:补虚用牛皮胶,去风用驴皮胶。成无已云:阴不足者补之以味,阿胶之甘以补阴血。杨士瀛云:凡治喘嗽,不论肺虚肺实,可下可温,须用阿胶以安肺润肺。‘其性和平,为肺经要药。小儿惊风后瞳人不正者,以阿胶倍人参煎服最良,阿胶育神,人参益气也。又痢疾多因伤署伏热而成,阿胶乃大肠之要药。有热毒留滞者,则能疏导;无热毒留滞者,则能平安。数说足以发明阿胶之蕴矣。”
《本草纲目》阿胶项下还从释名、集注、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等方面对阿胶的原料选择、服用方法、炮制、用途、真伪鉴别等做了全面的总结。在论述主治时有:“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痛,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轻身益气。(本经)丈夫小腹痛,虚劳赢瘦,阴气不足,脚酸不能久立,养血。(别录)坚筋骨,益气止痢。药性(颂日)止泄痢,得黄连、蜡尤佳。疗吐血衄血,血淋尿血,肠风下痢。女人血痛血枯,经水不调,无子,崩中带下,胎前产后诸疾。男女一切风病,骨节疼痛,水气浮肿,虚劳咳嗽喘急,肺痿唾脓血,及痈疽肿毒。和血滋阴,除风润肺,利小便,调大肠,圣药也。”
又如明‘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阿胶,主女子下血,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痛,眙不安及丈夫小腹痛,虚劳赢瘦,阴气不足,脚酸不能久立等证,皆由精血虚,肝肾不足,法当补肝益血。《经》日: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味者阴也,此药具补阴之味,俾入二经而得所养,故能疗如上诸证也。血虚则肝无以养,益阴补血,故能养旰气。入肺肾,补不足,故又能益气,以肺主气,肾纳气也。今世以疗吐血、衄血、血淋、尿血、肠风下血、血痢、女子血气痛、血枯、崩中、带下、胎前产后诸疾,及虚劳咳嗽、肺痈脓血杂出等证者,皆取其入肺、入肾,益阴滋水、补血清之功也。”
清·刘若金《本草述》:“阿胶,其言化痰,即阴气润下能逐炎上火所化者,非概治湿滞之痰也。其言治喘,即治炎上之火,属阴气不守之喘,非概治风寒之外束,湿滞之上壅者也。其言治血痢,如伤署热痢之血,非概治湿盛化热之痢也。其言治四肢酸痛,乃血涸血污之痛,非概治外淫所伤之痛也。即治吐衄,可徐徐奏功于虚损。而暴热为患者,或外感抑郁为患者,或怒气初盛为患者,亦当审用。
1935年前世界书局编《中国药学大辞典》在描述性昧、功效、主治时,阿胶“性质:甘、平,无毒。效能:荞血熄热;润肺瓣,为滋养补药,又作皮质损伤及皲裂汤火外敷药。主治:心腹内崩,劳极洒如疟状……。
新中国成立后,各版药典均有对阿胶的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阿胶项下载:阿胶“性昧与归经:甘、平,归劂、肝、肾经。功能与主治: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肌痿无力,心烦不眠,虚风内动;肺燥咳嗽,劳嗽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妊娠胎漏”。
可见,阿胶历史悠久,药用相当广泛,经久不衰,确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珍品,千百年来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阿胶不仅药用广泛,而且还是美容、保健之佳品。魏晋之际,静道盛行,“南朝高寺四百八,山间有屋是道家。香火丹焰风弥漫,不见炊烟伴晚霞’(清·方玉润《风雨怀人集》卷九),这是我国历历史上的宗教“大会餐”,后人有“南朝毁于佛笃,诸帝薨于道丹”之讥(李贽《温陵集》卷十七)。在这种风气之下,修心养生之道快速普及下移,佛以修其心,道以延其寿。所以男子炙钵炼丹,女子化胶美容,一时间,竟成风尚(陆机《陆士衡集》卷十二)。及至盛唐,国势日隆,交通西域,女子丰腴婀娜之态,更受垂青。阿胶也成了宫延御品。“虢国夫人娥眉长,酥胸如兔裹衣裳。东莱阿胶日三盏,蓄足冶媚误君王”(明·朱克生《秋舫日记》之《莞尔唐史》)。他以开玩笑的口吻说杨贵妃的姐姐一天喝三次阿胶,以便取悦唐明皇。白居易《长恨歌》中有“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世人由此知道了杨贵妃的皮肤细腻如脂。但是为什么这样细腻却没有说出原因。后人肖行澡兴致即来,做出了这样的测度解释:“铅华洗尽依丰盈,雨落荷叶珠难停。暗服阿胶不肯道,却说生来为君容。”(《全唐诗》之《宫词补遗》卷五)形容杨贵妃即使卸了妆也仍很漂亮,皮肤细腻的连水都有落不住,都是服用阿胶的缘故。他这种说法或是臆测调侃,但却折射出唐朝盛行服用阿胶的事实“阿胶一碗,芝麻一盏,白米红馅蜜饯。粉腮似羞,杏花春雨带笑看。润了青春,保了天年,有了本钱!”(毛晋《六十种曲》卷六白朴《秋夜梧桐雨》第三折之《锦上花》)。这是阿胶在元朝养生驻颜的又一写照。
人参、鹿茸及阿胶并称三大补药。“参茸入方,如君临天下,君无儿戏,百病勿服”;而阿胶“性平味甘,虚寒血亏者宜久服之,本固自无忧吝”(《医宗金鉴》卷十四)。由此可见,阿胶在三大补药中是最为平和适宜久服的。阿胶不仅补气养血,而且还能和中益气。“万病皆由气生,将相不和非敌攻。一盏阿胶常左右,扶元固本享太平”(何俊良《清森阁集》之《思生》)。何良俊,嘉靖时名人,屡试不中,于是幽居书房20年,以隐待仕。后来嘉靖皇帝知道了,此入,怕落遗贤之名,授南京翰林院孔目职(很小的一个闲差)。此公新衣上任,只干了三天即感慨万千:“吾有清森阁在海上,书画琴瑟,观海昕涛,何恋栈于斯!”辞职回乡,81岁无疾而终。后来汪棣在《特雅堂集》中这样调侃他:“清森阁上阿胶盅,亦书亦琴思养生。孔目职小难恋栈,夕阳携涛近帘枕。”也是茶余笔记的一段佳话。
以上反映了阿胶不仅美容养颜,而且还用于保健养生;不仅女人用,而且男人也在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也越来越强。目前,阿胶在美容养颜、强身健体、抗衰老等保健养生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2002年,阿胶被国家列入药食同用品种目录,即“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品种名单”中。为了更好地发挥阿胶的保健作用,人们正在积极地开发阿胶保健食品。随着产品开发的不断深入,阿胶及其保健产品将会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益气补血。用于久病体弱,气虚血亏。
健客价: ¥58益气补血。用于久病体弱,气虚血亏。
健客价: ¥138滋阴补血,补中益气,健脾润肺。用于久病体弱,血亏目昏,虚痨咳嗽。
健客价: ¥32补益气血,滋阴润肺。用于气血两虚所致的久病体弱、目昏、虚劳咳嗽。
健客价: ¥48补益气血,滋阴润肺。用于气血两虚所致的久病体弱、目昏、虚劳咳嗽。
健客价: ¥50补益气血,滋阴润肺。用于气虚血亏所致的久病体弱,目昏,虚劳咳嗽。
健客价: ¥60补血滋阴,润燥止血。
健客价: ¥208滋阴润燥,补血养颜
健客价: ¥168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心烦不眠,肺燥咳嗽。
健客价: ¥675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心烦不眠,肺燥咳嗽。
健客价: ¥2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