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方舟健客 > 中医频道 > 方剂 > 煎煮大法 > 【中药煎煮方法】煎煮的火候及时间

【中药煎煮方法】煎煮的火候及时间

2017-07-12 来源:健客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最好用陶瓷器皿中的砂锅、砂煲,因其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并且导热均匀,保暖性能好;其次可用搪瓷器皿或不锈钢。煎药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器具,因金属元素容易与药液中的中药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使疗效降低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中药汤剂是临床应用最常采用的剂型,是将药材加水煎煮取汁的方法。在咨询活动中很多患者或家属都问到中药煎煮的问题,这看似简单的过程,其实大有学问。正确的方法和操作对怎样煎出最大有效成分,发挥最佳疗效起到关键作用。在此对中药煎煮方面的常识作简单介绍:

  1.煎药器具的选择

  最好用陶瓷器皿中的砂锅、砂煲,因其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并且导热均匀,保暖性能好;其次可用搪瓷器皿或不锈钢。煎药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器具,因金属元素容易与药液中的中药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使疗效降低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2.煎药用水的量

  很多中药说明是三碗水煮成大半碗,其实这是笼统的说法而已。碗有大小之分,药物有多少之别,药材质地亦有所不同,不能简单以三碗煎煮成大半碗而论。

  应该根据中药饮片质地疏密、吸水性能及煎煮时间长短来确定加水多少。一般用水量为将饮片适当加压后,液面淹没过饮片约50px为宜。质地坚硬、粘稠,或需久煎的药物加水量可比一般药物略多;质地疏松,或有效成分容易挥发,煎煮时间较短的药物,则液面淹没药物即可。

  3.煎前浸泡

  中药饮片煎前浸泡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缩短煎煮时间,避免因煎煮时间过长,导致部分有效成分耗损和破坏。多数药物宜用冷水浸泡,一般药物浸泡20-30分钟,种子、果实为主的药可浸泡1小时。

  4.煎煮的火候及时间

  煎煮中药应注意火候与煎煮时间。一般药物宜先武火后文火,即未沸前用大火,煮沸后用小火保持微沸状态,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解表药及其它芳香性药物,一般用武火迅速煮沸,改用文火维持15-30分钟即可。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矿物类、骨角类、贝壳类、甲壳类药及补益药,一般用文火久煎,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

  煎煮好的中药要趁热滤出,免得药液被药渣重吸收;如果不小心把药物煮干煮焦了,则此药不能服用,因为此时产生很多有毒物质,服用对身体有害。

  5.煎煮的次数

  中药煎煮一般要煎煮2~3次,最少应煎两次。煎煮次数太少,提取不完全,药材损失大;煎煮次数太多,不仅耗工和燃料,而且煎出液中杂质增多。一般而言,一副中药在煎煮两次后所含的有效成份已大为降低,故以煎煮两遍为佳。中药的有效成分首先会溶解在进入药材组织的水溶液中,然后再扩散到药材外部的水溶液中,内外溶液的浓度达到平衡时,有效成分不再溶出。只有将药液滤出,重新加水煎煮,有效成分才能继续溶出。

  正确的方法:把第一次煮成的药汁倒出,立即加入一定量的热水再煮(比第一次的加水量要少),煎好后合并两次药汁,分2次服。

  6.煎煮榨渣取汁

  汤剂煎完后应榨渣取汁,因为一般药物加水煎煎煮后都会吸附一定药液;其次药液中的有效成份可能被药渣再吸附。一般在最后一次煎煮时,趁热将药液滤出后,要将药渣用双层纱布包好,绞取药渣内剩余药液。

  中药煎煮后所取得的药液成人一般每次150毫升,学龄期儿童100毫升,婴幼儿50毫升为宜。如按一日2次服用,成人每剂300毫升日服2次,学龄期儿童200毫升日服2次,婴幼儿100毫升日服2次为宜。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相关问答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热文排行

热门问答

用药指导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