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煎煮方法介绍
煎药器皿的选择
1.家庭煎药应以砂锅、陶瓷、不锈钢等材料制作的器皿为宜,禁用铝、铁等易腐蚀材料制成的器具。
煎煮用水
2.煎药应当使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饮用水,如自来水、蒸馏水等。煎煮前准备—浸泡
3.浸泡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从而提高中药的治疗作用。
(1)、浸泡方法
药物从医院取回后,在煎煮之前必须浸泡。浸泡前一般无需淘洗,取出一剂中药,(提示:首先要仔细检查是否有需要特殊处理的药物,如先煎药、后下药、焗服药、溶化药、冲服药、包煎药等,如果有,请将它们取出另作处理,具体处理方法在后面的章节中将会分别介绍。)拆除其他药物的包装,倒入容器中,加水,加水量以超过药物表面2-5厘米为度,家庭煎药可采用经验加水方法:用手把饮片压着,以水浸过手背即可。
(2)、浸泡时间
药物的浸泡时间一般不少于30分钟,具体时间应根据药材的性质而定。以花、茎、全草类为主的药物一般浸泡30分钟;以根、根茎、种子、果实类为主的药物一般浸泡30-60分钟。(注意:浸泡的时间并不是越久越好,时间过长会引起部分药物有效成分的酶解或酸败。)
煎煮药物
当药物浸泡好后,倒入锅中,开火煎煮。
(1)、煎药的火候
煎药的火候一般“先武后文”。即先用大火将药液煮沸,再改用小火煎煮,使药液保持微沸状态,至煎好为止。在药物煎煮过程中,需搅拌2-3次,以防药液溢出、煎干或煎糊。
(2)、煎药流程
一剂中药一般需要煎煮2次,第一次煎煮结束后,应尽快将药液倒出,以免煎出的有效成分再被药渣所吸附。随后加水适量,继续第二次煎煮,第二煎的煎煮时间应比第一煎的时间略短。煎煮完成后,将两次药液合并。
(3)、煎药的时间
煎药时间应从煮沸时算起
汤剂类型第一次次煎煮时间(分钟)第二次次煎煮时间(分钟)
解表类、清热类药物15-2010-15
一般药物20-3015-25
滋补药物40-6030-40
煎药时间除考虑汤剂类型外,还应参考药物的质地。花、叶及芳香类药物煎煮时间宜短;根茎、果实、种子类药物煎煮时间宜长;矿石、贝壳、动物及质地坚实的药物煎煮时间宜更长。提示:在煎煮过程中发现水量不够时,可以适量添加热水,如果出现水已煎干、变焦,则不得加水再煎,只能废弃。
舒肝理气,散郁调经。用于肝气不舒的两胁疼痛,胸腹胀闷,月经不调,头痛目眩,心烦意乱,口苦咽干,以及肝郁气滞所致的面部黧黑斑(黄褐斑)。
健客价: ¥51.8收敛止泻,解毒消食。用于湿热泄泻,伤食泄泻。
健客价: ¥26.5淡斑祛黄、美白肌肤之功,又能达到滋补润泽。用于黯淡、萎黄、长斑或干燥的肌肤。
健客价: ¥58本品可以让您改善面部肌肤干燥、缺水、褪皮等现象,让您的肌肤变得饱满水润。使用时,清新淡雅的草木香味让您身心舒畅,使用后,肌肤像绸缎一样滋润柔滑。长期使用可以出现婴儿般水嫩透亮的肌肤。
健客价: ¥49调节油脂平衡,补充水分,改善皮肤状况。用于抑制痤疮、消除炎症、淡化痕迹,又能保留皮肤的水分,防止皮肤干燥。
健客价: ¥98有效缓解牙龈上火出血红肿等牙痛相关问题,平衡口腔微生态。
健客价: ¥43温中补虚,调和肝脾,行气止痛。用于脾胃虚寒及肝脾不和所致的脘腹疼痛,腹胀喜温,反酸嗳气;慢性浅表性胃炎见上述症状者。
健客价: ¥25清肝明目,疏风散热,除湿痹、解疮毒等症。用于风热感冒,目赤头疼、头晕耳鸣、咽喉肿痛等症。并可作清凉饮料。
健客价: ¥15傣医:别菲解逼,通喃补塔档细,兵沙把晕。 中医:清热解毒,祛湿退黄。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胁痛、腹胀、纳差、恶心、便溏、黄疸,急、慢性乙型肝炎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47彝医:嗨补里让希习奴,乃让希习奴。中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腰腿痛,风湿关节痛,癌症疼痛。
健客价: ¥28利尿消肿。
健客价: ¥28补气益血。
健客价: ¥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