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中医频道 > 中医特色 > 气功太极 > 练太极的“悟”性不是天生的!提高“悟”性需要这样做!

练太极的“悟”性不是天生的!提高“悟”性需要这样做!

2017-06-30 来源:太极拳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太极拳习练者常常会问,如何才能练好太极拳,这时有人会告诉他,练好太极拳要有三个基本条件:第一是要有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决心。第二是要有名师的真传实教。第三是学员要有较高的悟性。在我看来这三个条件中,第一个条件是内因,是主观因素。这一点大部分学员都已具备;第二个条件是外因,是客观因素。就这个问题我曾请教过陈正雷大师,他说“真心实意的教还学不会咧,要是不教就更不行了。所谓那些秘诀之类的也不是不教,那必须要等学员达到相当的水平才能教。”看来名师是愿意教的,这个条件对来拳馆学习的爱好者来说,也不成问题;第三个条件是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综合因素,也是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因素。那么怎样提高悟性呢?

  太极拳习练者常常会问,如何才能练好太极拳,这时有人会告诉他,练好太极拳要有三个基本条件:第一是要有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决心。第二是要有名师的真传实教。第三是学员要有较高的悟性。在我看来这三个条件中,第一个条件是内因,是主观因素。这一点大部分学员都已具备;第二个条件是外因,是客观因素。就这个问题我曾请教过陈正雷大师,他说“真心实意的教还学不会咧,要是不教就更不行了。所谓那些秘诀之类的也不是不教,那必须要等学员达到相当的水平才能教。”看来名师是愿意教的,这个条件对来拳馆学习的爱好者来说,也不成问题;第三个条件是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综合因素,也是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因素。那么怎样提高悟性呢?

  一、悟性的具体表现

  “悟”在字典里的解释是:理解,觉醒,明白。所谓悟性,在咱们太极拳的学练中,就是对拳理拳法的理解、感悟,以及在练拳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紧密程度。在某种程度上练拳的水平,就代表着悟性的高低,也就是说能练到哪种程度,就可悟到哪种程度,反过来就是能悟到哪一层,拳架水平就可练到哪一层。

  “悟”在有些时候也代表一个人的学识水平。对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通过看书、拳论和有关箸作,能对其中的道理有较深刻的理解,并能同拳架演练很好地结合起来,我们就说这人的悟性较高。反之文化水平较低,拿着书看半天不知所云,更说不上在拳架演练中的运用,能说他的悟性高么?

  “悟”在另一方面还体现在对教练授课时所讲道理的接受程度。对有些人来说,教练的话就像“刀子”,只需讲一遍或纠正一次,身上的不正确部分就被“砍”去,以后再不出现,并且能举一反三的自觉纠正其他动作中的类似毛病,我们说这人的悟性真高。而对另一些人来说,身上的不良动作就像“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野草一样,纠正多少遍也难以改正,我们就只能说他的悟性比较差了。


  二、“悟”要求有一定的基础

  “悟”不是空穴来风,凭空得来的,更不是娘胎里带来的。古人说“学而知之”,是学在先而后知,是要有学的基础,然后才会有知的结果。在文学创作中有一个名词叫“灵感”,对它的解释是“知识的积累,和对事物感受的激烈碰撞迸发的火花”,我认为这段话用来解释“悟”是比较合适的。只有我们经过艰苦努力,不断地练习,拳技达到一定程度,有了相当的基础之后,对教练讲的拳理和书上的理论,才会有比较明显、深刻的体会、认识和理解,逐渐领悟其中的深刻内涵,而且是随着功夫的不断增长,体会和认识也会有阶段性的提高。所以一定要把功夫下在平时,打好坚实的基础,日后才有悟出拳理的可能。有些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自己不刻苦练拳,功夫当然不会有长足的进步,反过来抱怨教练保守不教,这不是强加给教练的“怨案”么?

  三、“悟”在勤

  要想提高悟性,就要时时留意,刻刻在心,这就是“勤”,勤的表现有四个方面:

  (一)勤练。长兴老在《太极拳十大要论》中言道:“盖劲以积日而有益,功以久练而后成。观圣门一贯之学,必俟多闻强识,格物致知,方能有功。是知事无难易,功惟自进,不可躐等,不可急就;按步就序,循序渐进。”也是说只有在日积月累的基础上,功夫才能不断进步,不能跨档越级,急于求成。陈鑫老在《太极用功七言俚语》里讲道:“人言此艺别有诀,往往不肯对人表。吾谓此艺甚无奇,自幼难以打到老。打到老年自然悟,豁然一贯神理妙。”。先辈们还有许多劝勉后人的教导,充分说明了勤练的重要!

  (二)勤看。陈鑫老在《学拳须知》中说道:“学太极拳先学读书,书理明白,学拳自然容易”。看书、看碟,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理性认识,才能更好的领会教练的意图,书上的拳理才会从书上过度到学者的心里。看,不是只看书、看碟,还要多次、认真地看教练的动作示范,通过看教练的示范,来比照自己的动作,找出不足并尽量纠正。教练的时间和精力必竟是有限的,不可能对每个学员都随时随地的作即时指导,而大量的时间是学员之间的交流和互相观模。在观看拳友练拳时,要看到对方的优点,检查自己的不足;要注意“挑”出对方的毛病,来验证自己对这些动作的认知程度,在日后的练拳过程中,或有人给予指点时,才有可能会恍然悟道,在不知不觉中,悟性自然而然的提高了,这也是提高悟性的先决条件之一。

  (三)勤思。不但对教练在授课时讲的拳理和动作要领要熟记于心,在多练的基础上,还要多思考,要充分发挥我们大脑的思维主功能。不但要记住教练的对拳理的讲授和书上的有关理论,在习练过程中还要理论联系实际。“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都是要对一个动作有了较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再通过认真思考才能做到的。比如,教练在教老架一路时,讲到做单鞭动作中,在左手向外拉开的同时,要带着右脚尖向里合,这是外三合的要求,是上下协调的体现。对老学员来说,这时就应当想到脚尖随同动作的时机该如何掌握,是左手向外拉开的开始、中间还是末尾阶段动作?其实上述说法是教练在对新学员授课时讲的,酒店情况是右脚尖并不是随左手而动,是随着腰的转动而动的,因为腰是主宰,只有确立了腰的主导地位,其它肢体的动作,都是在腰的带动下协同配合的结果,这样所有肢体的动作时机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四)勤问。陈鑫老在《太极拳经论》中说道:“理不明,延明师;路不清,访良友。”就是说不能自己闷着头练,有不明白和疑惑的地方,要即时向别人请教。练一段时间还应该请人给看一看,看是否有不妥当的地方。当然有明师的指点最好,但明师不可能随时随地都能遇到,但良友却随处可寻,只要虚心向拳友请教、学习,同时对别人练拳中的问题也要抱着真诚的态度,说出自己的看法,帮助拳友共同提高。当然不论是向明师,还是问拳友,都有个方式方法问题,这道是值得商确的。

  四、“悟”的虚实

  悟的虚实分作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心的虚实;另方面是动作的虚实。

  人心的虚实。

  人心的虚,是心要空虚,就是在练拳时不存任何杂念,平心静气,不急不燥,做到“身居闹市如入无人之境”,不受周围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干扰。

  虚中有实,是说练拳时要专心致志,真心实意的练,心里要时刻注意按教练的教导去做,注意与理论相结合。

  人心的实,是指做人要真诚、老实。俗话说“火心要虚,人心要实”,火心要虚,就是说炉火的中心要留有一定的空隙,以便空气流通补充氧气,火才烧得更旺;人心要实,就是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只有真心实意的去学,才能学来真本事。

  实中有虚,就是说有了真学的决心,还要有虚心的态度,这样才能更好地接受来自方方面面的意见,自己的进步也必然会快一些。不能因为对方年青,或者学练的时间不长,就不肯曲身下就,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这也像吃饭一样,不是厨师也能嚐出饭菜的味道。

  动作的虚实。

  动作的虚,是指我们在练拳时,要用意不用力,自然呼吸不憋气。这样一些应有的感觉才会“应运而生”。

  动作的实,是指练拳要扎扎实实的练,不能空比划,应付差使。要认真地把每个动作(包括每个细小的动作)都做出来并且作标准、作到位,认真体会每个动作中应有的感觉,从中领悟书上的理论和教练的教导。

  动作中的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是指练拳时要虚实分明,虚实结合。要从心里明白每个动作哪地方该虚,哪地方该实,啥时候该虚,啥时候该实,以及虚实转换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在练拳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来,这样离真正的悟就不远了。

  以上是我对“悟”的一点粗浅体会。由于本人才疏学浅,拳艺功夫更差,谬误和疏漏在所难免,这里只是想履行一个门童应尽的职责,为各位拳友开启一扇大门,希望各位拳友在给我批评、指导的同时,发表各自高见,为丰富太极文化,推动拳理的研究和探讨,活跃论坛对话,推动太极拳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