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主要成分是硫酸钙,入药的是天然石膏,即二水石膏(CaSO4·2H2O)。
经过煅烧,水分减少变成熟石膏,若煅烧温度为190°C可得“模型石膏”,若高于800°C下煅烧,即得“地板石膏”。
传统认为石膏性大寒,非高热不可多用,不过也有些中医不受此限制的。
首先是张锡纯(1860-1933),中西汇通派的代表,著作有《医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视石膏为“药中第一良品,真有起死回生之功“,”寒温实热证之金丹“,临证用石膏,轻则两许,重则数两,其同乡晚辈有撰文云”族中龙章曾祖父之药房,平素多储备石膏。龙章翁云:‘张新外甥(张锡纯)乃石膏先生,不备足石膏,如何疏方用药?’“”故里至今尚有人称谓其‘石膏先生’”(刘宝恒)。
张氏认为石膏性凉能散,无论內伤、外感均可用之。药性微寒,而非大寒,所以轻症就可以用到一两,其次,生石膏有散热的功效,煅石膏只有收敛功效,用于热症反而伤人,其三,张氏提倡一煎药多次服用,让药力常在上焦、中焦,不至于直趋下焦。
稍晚有孔伯华(1884-1955),京城四大名医,民间有“石膏孔“,“孔石膏”的雅号,他说“诸石膏之疗能,其体重能泻胃火,其气轻能解表肌(解表清热),生津液,除烦渴,退热疗斑(皮肤上出的小红点成片就叫斑),宣散外感温邪之实热,使从毛孔透出。
其性之凉并不寒于其他凉药,但其解热之效,远较其他凉药而过之。
治伤寒之头痛如裂、壮热如火,尤为特效,并能缓脾益气,邪热去,脾得缓而元气回;催通乳汁,阳燥润,孔道滋而涌泉出;又能用于外科,治疗疡之溃烂化腐生肌;用于口腔而治口舌糜烂;胃热肺热之发斑发疹更属要药。”(孔伯华《时斋医话》)。其子孔嗣伯(1933-2011),也以善用石膏闻名。
魏甡生在《北京晚报》中也记载了一位石膏先生,说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刚参加工作时的山东一个村里驻队,生产队长的儿子是村小学教师,患骨关节病,关节疼痛、肿胀、发烧,已经卧床不起,几家医院都束手无策,附近公社有位民间医生,人送外号“石膏先生“,无奈下生产队长把石膏先生请来,先生看罢说:”到公社买一车石膏来吧,我再配上几味中药煎汤,喝完这车石膏再说“,生产队长心想,”中药都是以钱,两算分量的,哪有说要吃一车的“,可是又没有办法,先去买了十几斤。石膏先生在他家住了几天指导煎药,服药。开始每天几两,七天后病人没有异常反应,先生临走说:”就这样不断加量,喝完几百斤再来找我。“他们依嘱照办,石膏从每天几斤加到几十斤,十几天后,儿子的症状减轻,生产队长有了信心,不断买石膏,前后两三个月,身上的热退了,肿消了,饮食增加了,可以给学生上课了,估计总共用了石膏上千斤……几十年过去了,这件事我一直记在心里,可总想象不出上千斤的石膏,病人是怎么喝下去的。
文末,我想起了“神医”胡万林和他的芒硝治肿瘤,我体会芒硝消肿确有奇效,奈何这点信息也是愤怒的记者记下来的,奈何他本人还在蹲监狱,自始至终都没有发过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