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医典籍中保存着大量的气功资料
历代的中医典籍,记载保留着丰富的气功资料。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有了关于气功基础、气功理论、练功原则、练功要领、练功方法、临床运用等多方面的内容。《内经》记载的有关气功导引的论述就有十几处,治疗的病证亦多达十几种。其中包括痞症、痹症、厥症、热病、伤筋等。《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的“恬淡虚无”等,也是修炼气功的不二法门。
东汉末年的两位著名中医学家“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对气功也有很重要的论述与实践活动。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谈到,导引吐纳能流畅气血、通利九窍,有防治疾病的作用:“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呐,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华佗发明创造出“五禽之戏”,对他的徒弟广陵吴普说:“体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沾濡汗出,因上着粉,身体轻便,腹中欲食。”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同时代的大概还有“八段锦”,与“五禽戏”共为动功功法的鼻祖,对后世的动功功法影响很大。
晋代名医葛洪“尤好神仙导养之法”,在他的著作《抱朴子·内篇》中,明确提出了气功的精要和作用:“唯当得其至要,至要者,在于宝精行气。”“善行气者,内以养身,外以却病恶。”南北朝时期,陶弘景搜录了六朝以前的气功养生经验,集六朝以前气功资料之大成,着成《养性延命录》,其中有不少古代气功的理论与方法,为我国幸存的第一部气功导引专集。隋代巢元方着有《诸病源候论》,不仅是我国第一部病因证候学著作,也是我国第一部气功治疗学专著,收载气功导引之法二百多种,并“录于各病源之后,以代药品”。
《备急千金要方》是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所作,该书有许多气功导引方面的论述,如《养性》、《摄养枕中方》等。唐代另一著名医家王焘在《外台秘要》中,也常于处方治疗之前先列出导引吐纳的锻炼方法,补充了《诸病源候论》气功导引方面的内容。宋朝则有《圣济总录》,是由宋朝官方组织名医共同编著的,其中亦汇集了北宋以前的导引服气之法。
宋代医家陈直,根据《内经》理论,通过亲身实践,指出:“摄养之道,莫若守中实内以陶和;捋护之方,须在间日安不忘危。”“万形之中,所保者莫先于元气。”并对身心关系作了辩证的说明:“自身有病自心知,身病还将自心医。心境静时身亦静,心生还是病生时。”然后是金元四大家,金元四大家的著作中也不乏气功治病的记载。
刘完素在《摄生论》里,有专门讨论摄生的方法,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就有用气功治病的内容。张子和所著《儒门事亲》,有以导引发汗的内容:“……导引、按摩、凡解表者,皆汗法也,”他还提出以“存想”吹气功法治疗外伤。
李东垣之《兰室秘藏》中,有以静坐之功治疗脾病的办法,说“当病之时,宜安心静坐,以养其气”,“安心静坐,以生发周身之元气”。朱丹溪在他的《格致余论》中,强调“顺四时,调息、神、态,而为治病之本”,《丹溪心法》中亦说:“气滞痿厥,寒热者,治以导引。”可见,金元四大家也是十分重视气功与中医的联系结合运用的。
明代著名医家李时珍,深明“内视”之妙,在他所著的《奇经八脉考》中指出:“紫阳《八脉》所载经脉,与医家之说不同,然内景隧道,惟返观者能照察之,其言必不谬也。”因此,他的《奇经八脉考》也被当成中医与气功的“入门指南”。
除此之外,明代医籍中还保留着大量的气功资料,如冷谦的《修龄要时》,本着《内经》摄生理论,提出了“四旨调摄”、“起居调摄”、“长生一十六字诀”等功法;聂尚恒的《医学汇涵》,设气功导引专章,着重防病治病,颇切临床实用;高濂的《遵生八笺》,气功内容丰富;万全的《养生四要》,练功方法简明。等等,不一而足。
综上所述,气功的产生发展,从来都是伴随着中医学的产生发展而来的,气功自古以来就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学多种治疗方法当中较为重要的一种,气功在中医学上的重要地位也因此而可见一斑。
二、中医与气功在理论上相辅相成,息息相通
中医与气功在理论上,有三点联系最为密切,可谓是相辅相成,息息相通。一是丹田理论,二是精气神学说,三是大小周天运动。
丹田学说,是气功最为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历代气功学家,为丹田作了许多神秘美妙的命名,如“龙宫”、“北海”、“玄冥”、“元华”、“神炉”、“内鼎”等等,足见其对丹田的重视。其实,用中医的理论来观察与分析,丹田不过是人体一组重要穴位的总称亦或别名。例如,丹田就是关元,龙宫就是气海,元华就是神阙,泥丸就是百会等等,丹田学说,实际上就是中医腧穴学说的延伸和发展。
如明代医家龚居中云:“夫修身之士,不识丹田所在,咸指脐下一寸三分而言,此为气禀之源,犹若果实受气于蒂,坎离上下,以此为中宫,气脉升降,以此为根地,根地痞塞,则水火不能升降,心火炎烁,肾水枯竭,百病由此而生。”
又如精气神学说,也是气功当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实际上它亦从属于中医理论的范畴。《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生之本也”,《灵枢·本神》:“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天地合气,命之曰人”,《难经·八难》说:“气者,人之根本也”。《素问·八正神明论》:“血气者,人之神”,《灵枢·平人绝谷》:“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等等,足见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
大小周天运动,是气功借“周天”这一古代天文术语,来说明内气在人体的运行情况。其中,内气沿任督二脉循行者为小周天,沿十二经脉依次流注循行则为大周天。可见,周天学说,实际上是中医经络学说的体察和运用。
此外,中医学中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阴阳五行、子午流注、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等等,在气功中也同样起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