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煎煮方法:
1.煮药用具:中药煎煮最好用陶罐、砂锅或不锈钢锅,忌用铁、铝等易腐蚀的锅。
2.清洗:中草药大都是生药,在出售之前一般都进行了加工炮制,煎煮之前一般不需要淘洗。如果觉得中药有些脏,可在浸泡前迅速用水漂洗一下,切勿浸泡冲洗,以防容易溶于水的有效成份大量丢失,从而影响中药疗效。
3.浸泡:中药煎煮前先用水浸泡既有利于有效成份的充分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避免因煎煮时间过长,导致部分有效成份耗损、破坏过多。用干净自来水浸泡30-60分钟,水量一般以浸过药材表面1-3厘米为宜,以药材浸透为原则。忌用沸水浸泡中药。
4.煎煮火候:指煎药的火力大小与火势急慢(大火、急火称武火,小火、慢火为文火)。一般未煎沸前用武火(大火),煎沸后用文火(小火)保持微沸状态,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减慢水份蒸发,有利于有效成份的溶出。
5.煎煮时间:不同的病症和药物使用不同的煎煮时间。中药煎煮时间从药液煮沸之后开始计时,一般治疗感冒等外感疾病的中药煎煮时间要短,煮10-15分钟即可;这类药物性轻扬发散,气味芳香,含挥发油较多,长时间煎煮容易使其有效成分挥发而减效。治疗慢性病或滋补调理药则煎煮时间宜长,一般煮30-60分钟;其余的中药煎煮20-30分钟左右。煎药时注意搅拌药料,让药物充分煎透。一般情况下一剂药煎煮2次,第一次煎煮叫头煎药,第二次煎煮,叫二煎药,二煎煎煮时间较头煎略为缩短。
6.煎煮次数:一般来说,一剂药可煎2-3次,以煎2次为宜。因为煎药时药物有效成分首先会溶解在进入药材组织的水液中,然后再扩散到药材外部的水液中;到药材内外溶液的浓度达到平衡时,因渗透压平衡,有效成分就不再溶出了。这时,只有将药液滤出,重新加水煎煮,有效成分才能继续溶出。为了充分利用药材,使药效达到最佳,一剂药最好煎煮2-3次。
7.煎药量:儿童每剂中药煎取药液量一般为100-150毫升,小婴儿每剂30-50毫升;成人每剂200-300毫升。
8.服用方法:服用中药一般应将煎煮2次或3次的中药液体合并,搅拌均匀后分为2份或3份,分别于早晚或早中晚服用。一般来说,病情缓和者可每日服用2-3次;而病情较重、较急者,可根据医生的医嘱,每隔4小时左右服药一次,夜晚也不停止,以使药力持续,有利于更快地缓解症状、减轻病情。小婴儿由于胃容量小、喂药比较困难,应以少量多次喂药为宜。
9.特殊煎药要求:如先煎、后下、包煎、溶化服、烊化服、冲服等。
舒肝理气,散郁调经。用于肝气不舒的两胁疼痛,胸腹胀闷,月经不调,头痛目眩,心烦意乱,口苦咽干,以及肝郁气滞所致的面部黧黑斑(黄褐斑)。
健客价: ¥51.8收敛止泻,解毒消食。用于湿热泄泻,伤食泄泻。
健客价: ¥26.5淡斑祛黄、美白肌肤之功,又能达到滋补润泽。用于黯淡、萎黄、长斑或干燥的肌肤。
健客价: ¥58本品可以让您改善面部肌肤干燥、缺水、褪皮等现象,让您的肌肤变得饱满水润。使用时,清新淡雅的草木香味让您身心舒畅,使用后,肌肤像绸缎一样滋润柔滑。长期使用可以出现婴儿般水嫩透亮的肌肤。
健客价: ¥49调节油脂平衡,补充水分,改善皮肤状况。用于抑制痤疮、消除炎症、淡化痕迹,又能保留皮肤的水分,防止皮肤干燥。
健客价: ¥98有效缓解牙龈上火出血红肿等牙痛相关问题,平衡口腔微生态。
健客价: ¥43温中补虚,调和肝脾,行气止痛。用于脾胃虚寒及肝脾不和所致的脘腹疼痛,腹胀喜温,反酸嗳气;慢性浅表性胃炎见上述症状者。
健客价: ¥25清肝明目,疏风散热,除湿痹、解疮毒等症。用于风热感冒,目赤头疼、头晕耳鸣、咽喉肿痛等症。并可作清凉饮料。
健客价: ¥15傣医:别菲解逼,通喃补塔档细,兵沙把晕。 中医:清热解毒,祛湿退黄。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胁痛、腹胀、纳差、恶心、便溏、黄疸,急、慢性乙型肝炎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47彝医:嗨补里让希习奴,乃让希习奴。中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腰腿痛,风湿关节痛,癌症疼痛。
健客价: ¥28利尿消肿。
健客价: ¥28补气益血。
健客价: ¥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