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中医频道 > 中医文化 > 中医经典 > 论经典中医(二)

论经典中医(二)

2017-04-05 来源:经典中医自洽体系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学中医有三难,一是难以相信古人的智慧;二是难以理解超出医学常识的疗效;三是难以找到那条正确的登堂入室之路。

  医分三等,即良医、大医、圣医。“良医”重技,属于知识论,追求的是"真";"大医"重德,属于道德论,追求的是"善";"圣医"重道,属于本体论,追求的是"美"。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必须重建天人合一的知识系统,全面提升医者的职业素养、道德修为,同时提升医生的审美素养,把医学升华为一种乐生的行为。

  经典中医自洽体系所指引的,就是由医入道的医圣之路。

  相信古人不欺,经典不虚,是学好中医的前提,也是最省力气、最直接的登堂入室之法。

  经典有两者读法,一种是“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态度,兰室焚香,带着敬畏、感恩的心去读;另一种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态度,带着怀疑、批判的态度去读。后一种,不叫读经典,应当叫“蔑视古经,倾议前哲”。

  “上工平气,中工乱脉,下工绝气危生”。

  从古至今,成大医者皆熟读经典之人。读经典,不一定能成大医,但可以成为“明医”;不读经典,一定成不了大医,不成为“绝气危生”的下工,就算幸运的了。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下士闻道,大笑之”。古人不欺,经典不虚,要学好中医,学习经典是登堂入室唯一之法。

  学中医有三难,一是难以相信古人的智慧;二是难以理解超出医学常识的疗效;三是难以找到那条正确的登堂入室之路。

  如果能突破这三难,中医就非常简单。

  古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总结出“一阴一阳之为道”,是生命的最高指导原则,落实在人体,“五脏为阴,六腑为阳,传之后世,以血为盟”。由于“天不变,道亦不变”,所以又接着提醒,“敬之者昌,慢之者亡。无道行私,必得夭殃”。

  古人在当时的条件下,每一个字都要花气力传下来,怎么还非要以近乎诅咒的语言来警告不要改变中医的理论呢?答案就是,古人知道,他们传下来的,是中医的终极理论。

  理解古人的大智慧,对现代人来说,还真是一难。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