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中医频道 > 中医文化 > 中医经典 > 论经典中医医史(四)

论经典中医医史(四)

2017-04-05 来源:经典中医自洽体系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中医的疗效,不局限于生物学因素,更主要的是来自于其强大的天文学背景。因而用西医理论和方法来检验解释中医的努力必然失败。

  昨天有朋友来聊到“哥德巴赫猜想”,又聊到人天相应,突发奇想,不客气,暂时称“潘医师猜想”吧。

  农耕时代,绝收那可人命关天,要种好庄稼,必须知道天时,所以就有了古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的活动,然后就有了古人对天的理解,接着就产生了哲学和宗教,而能观天的人就成了“天子”。

  老百姓有病了怎么办呢?也去问天子。天子一想,天道为阴阳,何不用于治病呢?然后就用阴阳理论来指导医学实际,一用还真行,就得出一个结论:“人之体既天之体,天之气既人之气”,就是今天所说的“人天相应”了。

  所以,“上古三坟”的作者,伏羲、神农、黄帝有了共同特征:都通易经(天道哲学),都是皇帝,都是医生。因而也提出,学中医,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傍人事,方可以为医”。

  根据人天相应的“潘医师猜想”,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中医先有理论,后有医疗实践,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是证明真理的必要手段;

  2.“天不变道亦不变”,中医理论从古至今未变,成了终极理论,中医理论只有继承不足问题,没有发展不足问题;

  3.中医的疗效,不局限于生物学因素,更主要的是来自于其强大的天文学背景。因而用西医理论和方法来检验解释中医的努力必然失败;

  4.既然承认“人天相应”,学习研究中医,就要从宏观入手,具体地说,从天文学入手,而不是微观的生物学。

  连载中。。。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