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中医频道 > 中医特色 > 针刺针灸 > 夏至外热而内寒,虚寒体质要温阳!

夏至外热而内寒,虚寒体质要温阳!

2017-03-19 来源:艾灸名媛课堂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体质虚寒的人此时适合利用冬病夏治的道理来温煦脏腑。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天灸、穴位艾灸、拔罐、热疗等温热疗法。对于有虚寒性疾病(如哮喘、咳嗽、关节炎、脾胃病等)或虚寒性体质(如经常怕冷、手脚冰凉)的人、老年人、体质虚弱者可以到医院接受天灸治疗,同时也可在家进行穴位艾灸、拔罐、热疗来防治疾病,以增强体质,改善夏季脏腑缺乏阳气温煦的状况。

  夏至,外热而内寒!

  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是外界阳气最旺的时节,但阳盛于外而寒伏于内,此时需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着眼于一个“长”(zhang)字。

  一、夏至时节,体质虚寒须温阳

  对于虚寒体质的人来说,体内本来就不充裕的阳气因炎炎夏至再过多释放,会使内脏虚寒而生病(如腹泻、咳嗽、关节疼痛等)。因此,体质虚寒的人此时要想不生病,就要保持体内阴阳平衡,顺应“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季养生原则。

  体质虚寒的人此时适合利用冬病夏治的道理来温煦脏腑。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天灸、穴位艾灸拔罐、热疗等温热疗法。对于有虚寒性疾病(如哮喘、咳嗽、关节炎、脾胃病等)或虚寒性体质(如经常怕冷、手脚冰凉)的人、老年人、体质虚弱者可以到医院接受天灸治疗,同时也可在家进行穴位艾灸、拔罐、热疗来防治疾病,以增强体质,改善夏季脏腑缺乏阳气温煦的状况。

  1、神阕穴、气海穴、关元穴

  腹部为阴,故而可常灸,艾灸此三穴可培补正气,温补元阳,健运脾胃,理气和肠。神阕穴在腹部,脐中央。气海穴在下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关元穴在下腹部正中线上,当脐中下三寸。

  夏至这天,特别是别忘了要灸神阙!明·杨继洲《针灸大成》载蒸脐治病法:夏至酉时,冬至寅时……合四时之正气,全天地之造化,灸无不验。此乃神阙养生法!别忘了是:酉时(下午5时正至下午7时正)。每穴可艾灸30-40分钟,以温热为度。

  2、背腧穴

  在背腰部,人体的五脏六腑在背部各有一个背腧穴,如心腧穴、肝腧穴、大肠腧穴等,位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其位置大体与相关脏腑所在部位的上下排列相接近。

  背部为阳,背腧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之处,是夏天用阳之位补阳的重要场所。可补充背部的阳气,也就是补充全身的阳气,人体内的寒邪就容易去除。每穴可艾灸30-40分钟,以自己适应为度。

  3、足三里

  夏季炎热,消化不好胃口也差,灸足三里可调理脾胃,调理气血,助消化,补虚弱。在小腿前外侧面的上部,外膝眼下四横指,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此穴可灸15-20分钟,以温热为度。

  三十岁以后经常灸足三里可延年益寿。这是根据《外台》:凡人年三十以上,苦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以三里下气。意思就是三十岁以后可灸足三里穴,气血不能上攻头,不头晕。

  二、夏至消暑勿伤阳气,心静自然凉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就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

  与此相反,举凡懈怠厌倦,恼怒忧郁,则有碍气机通跳,皆非所宜。嵇康《养生论》对炎炎夏季有其独到之见,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即“心静自然凉”,这里所说就是夏季养生法中的精神调养。

  起居调养,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夏季炎热,“暑易伤气”若汗泄太过,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安排室外工作和体育锻炼时,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加强防护。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一为避免炎热之势,二可恢复疲劳之感。

  三、夏季饮食调养

  1、夏不食心,多食咸酸

  夏至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则克肺金之说(五行的观点),故《金匮要略》有“夏不食心”的说法。根据五行(夏为火)、五成(夏为长)、五脏(属心)、五味(宜苦)的相互关系,味苦之物亦能助心气而制肺气。

  夏季又是多汗的季节,出汗多,则盐分损失也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出现失常。《素问·臧气法时论》曰:心主夏,“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耎,急食咸以耎之,用咸补之,甘泻之”。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

  2、夏至伏阴在内,饮食不可过寒

  寒之意,因其外热内寒,故冷食不宜多吃,少则犹可,贪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按中医的脏与脏之间的关系讲“肾无心之火则水寒,心无肾之水则火炽。心必得肾水以滋润,肾必得心火以温暖”从中不难看出心、肾之间的重要关系。

  夏至食补——荷叶茯苓粥

  荷叶1张(鲜、干均可),茯苓50克,粳米或小米100克,白糖适量。先将荷叶煎汤去渣,把茯苓、洗净的粳米或小米加入药汤中,同煮为粥,出锅前将白糖入锅。清热解暑,宁心安神,止泻止痢(对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者亦有疗效)。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