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素有“治病如作战”一说,若不识才,好手们是不服你统领的!单从档案或简历了解人才(药味)是抽象模糊的;通过各家对它的评价(且先不管评价中肯与否,单一两家或有偏颇),综合多家评说丰富对它的印象;直接和它接触、了解,在心里给予你的认识和评价,留下位置,有它活儿就派上它。伯乐识得千里马,千里马定报知遇之恩!仗打胜了,你要清楚谁立头功,谁又次之,奖赏分明(给予正确评价就是奖赏);只有这样,出师才能捷报频频!
对某个药的认识如此,对某个经方的认识也是如此。一开始不要轻易给定结论,知道有这么一说,有人这么一提,有人这么认知就行,可以存疑待考,从更多角度更全面去认识,体会,感知它。后面从实践中去感悟认识,或从别人的实际临床经验中,去验证另外一些人的体会与认识。
桂枝茯苓丸除了经方躬行录里提到的那些运用,临床报道还有用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冠心病,动脉硬化,甲亢,糖尿病,痛风,高血脂,慢性肾炎,脑损伤,糖尿病性眼低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银屑病。
吃透一个经方,可以将自己的体系都梳理一遍,灵活运用可以贯通六经。
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芍药(一般用赤芍的多,也有用白芍,或者赤芍、白芍一起使用的)丹皮、桃仁、桂枝、茯苓,作为苓桂剂的两个药,具有镇冲逆(桂枝)化水饮(茯苓),心下有水气的心悸,多可以用到苓桂剂桂枝茯苓丸的后三个药,赤芍、丹皮、桃仁都有活血祛瘀作用,不过药性有区别。桂枝茯苓丸这五个药一起出现,便是经方结构,桂枝茯苓丸瘀滞瘀血导致的程度不是很厉害的少腹痛,最容易一起辨证使用的是养胎的当归芍药散,之前提过好几回当归芍药散当归芍药散血虚水盛,肝郁乘脾,临床也有引起少腹痛的可能。这两者的区别,在于部位,桂枝茯苓丸偏左小腹瘀痛,当归芍药散偏于右边痛(当归芍药散中当归、芍药、川芎也有补血行血作用,白芍柔肝、当归补肝血、川芎行血,茯苓泽泻白术利水,解肝郁化脾湿,疼痛就缓解了)当归芍药散张仲景的养胎方,为什么养胎?“血虚水盛,肝郁乘脾”这个病理病机的提炼,是在仲景的文字外。孕妇容易肝气不舒,同时因提供婴儿营养,有时会有一些肝血虚,另外羊水过多,就是水湿太盛。血虚水盛,肝郁乘脾方证病机就出来了。其它类似病症,就要符合这一病机,就可以用到当归芍药散。
当然具体用药,哪个多哪个少点,可以根据具体症状调整,不用完全往死了记。另外几个和瘀滞相关的经方,程度不同,病位也有所不同,大家可以先预先对照了解一下:桂枝茯苓丸、桃核承气汤、大黄牡丹皮汤、大柴胡汤、抵当汤。像糖尿病伴有淤血症,就有用到桂枝茯苓丸的机会。
皮肤干燥、肌肤甲错、这一般也是淤血的情况,外在体现的指证,每个人不同情况是不一样的。嘴唇暗黑、舌质暗紫、舌下静脉怒张,黑眼圈,如果不显水肿,可以再找找上面说的几个淤血指证,有的话,更加可以确定桂枝茯苓丸。如果眼圈水肿,桂枝茯苓丸合五苓散五苓散化气利水。
淤血的方子中桂枝茯苓丸是比较轻的,如果情况厉害点出现少腹疼痛、便秘、烦躁,又有淤血指证,可以用桃仁承气汤,这里的疼痛和便秘,都是实证,虚证的疼痛不能用桂枝茯苓丸,虚证的便秘,也不能用承气汤类。
桂枝茯苓丸:桂枝桃仁茯苓赤芍丹皮
桃核承气汤:桂枝桃仁大黄芒硝甘草
大黄芒硝甘草是调胃承气汤的组方,加上桂枝桃仁,就成桃核承气汤。一些妇女有一些狂证或健忘证,有时也考虑瘀血。
上焦瘀血:健忘,桂枝茯苓丸
下焦瘀血:狂躁,桃核承气汤
出现瘀证的健忘,用桂枝茯苓丸就可以,不宜用到桃核承气汤
出现下焦瘀证狂躁,可以桃核承气汤合桂枝茯苓丸合方使用
桂枝茯苓丸、桃核承气汤的使用,配合腹诊(望闻问切的切,包括切脉和切腹腹诊)
徐忠可:药用桂枝茯苓丸者,桂枝、芍药一阴一阳,茯苓、丹皮一气一血,调其寒温,扶其正气。桃仁以之破恶血,消瘕癖,而不嫌于伤胎血者,所谓有病则病当之也,且瘕之初,必因寒,桂枝化气而消其本寒;瘕之成,必夹湿热为窠囊,苓渗湿气,丹清血热;芍药敛肝而扶脾,使能统血,则养正即所以去邪耳。然消瘕方甚多,一举两得,莫有若此方之巧矣。每服甚少而频,更巧。要之症不碍胎,其结原微,故以渐磨之。此方去瘕之力不独桃仁。瘕者,阴气也,遇阳则消,故以桂枝扶阳,而桃仁愈有力矣。其余皆养血之药也。
收尾再补充两句,一个东西有害没害,是分人分体质分情况的。
用好了药帮助人体,有益于人体,自然是没毒的,有病症,方药组方配伍巧妙,严谨,经方是可以做到基本没什么毒副作用的。但要知道它的隐含条件,是药三分毒,是句似是而非的话,是个伪命题,特别对于经方运用,包括日常饮食也是,哪个食物没点偏性。要学着用中医思维去看待一些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