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
辛,温。
①《本经》:辛,温。
②《别录》:无毒。
③《滇南本草》:性温,味辛微甘。
④《药物图考》:有小毒,臭香,味辛。
[归经]
入肺、脾、胃经。为阳明经引经药。
①《珍珠囊》: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手太阴肺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胃三经。
③《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
白芷分类
白芷,柱白芷或云南牛防风,川白芷,香棒,茞。
白芷-画图【商品名】杭白芷,又名浙白芷、香白芷。为产于浙江者。
川白芷,又名库页白芷。为产于四川者。
祁白芷,又名兴安白芷,为产于河北安国,定县者。
禹白芷:又名会白芷。为产于河南禹州、长葛者。
亳白芷:又名白芷,为产于安徽亳州。
来源
该品为白芷的干燥根。夏、秋间叶黄时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
炮制
拣去杂质,用水洗净,浸泡,捞出润透,略哂至外皮无滑腻感时,再闷润后,切片干燥。
①《雷公炮炙论》:采得白芷后,刮削上皮,细锉,用黄精亦细锉,以竹刀切,二味等分,蒸一伏时后出,于日中晒干,去黄精用之。
②《纲目》:今人采(白芷)根洗甜寸截,以石灰拌匀晒收,为其易蛀并欲色白也。入药微焙。
功能主治
祛风,燥湿,消肿,止痛。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8-2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象征意义
蕙兰和白芷在尧、舜、禹时将窜纫成一对称为“蕙芷”代表着中华炎黄子孙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在中国传统意识中被视为中华民族秀丽山河与繁荣昌盛、领土完整和民族团结的象征和标志。“蕙芷”是中国文华的精华,是中国和人民本身象征。
相关诗词
屈原选段《楚辞七谏沉江》
不顾地以贪名兮,心怫郁而内伤;
联蕙芷以为佩兮,过鲍肆而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