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中医频道 > 方剂 > 煎煮大法 > 中药是要趁热喝才对吗?

中药是要趁热喝才对吗?

2017-02-09 来源:神农中医馆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在南方,夏天经常服用一些“凉茶”,实际上也属于中药的一种。顾名思义,很多凉茶都是晾凉了喝,清凉解暑效果才更好。

  “药熬好了,赶快趁热喝吧!”这是许多人喝中药的经验,无论在漫画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深有体会。但中医专家说:虽然许多中药要求温服,但并非都是如此,有不少汤药是要放凉了再喝的。

  中药服药温度

  传统的中医理论对口服汤剂的温度是非常讲究的,仅服法就有十多种,具体到药水温度就有三种:温服、热服和凉服。一般的中药汤剂应该“温服”,即药汤煎煮后立即滤出。在常温下晾至30℃~37℃时再喝;丸、散类的中成药应该温开水送服。这也是温服的一种。发散风寒的中药,应该“热服”,并且可在服后吃些热稀饭、热水,以助药力。而解毒、清热的药,尤其是夏天解暑的中药,则“冷服”效果更好。

  在南方,夏天经常服用一些“凉茶”,实际上也属于中药的一种。顾名思义,很多凉茶都是晾凉了喝,清凉解暑效果才更好。

  对于服中药,一般来讲,治疗热病的药可凉服,而治疗寒证宜热服。患者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掌握服药的温度。患有“阳病”的患者多表现热证,出现周身发热、口渴、大便干燥、小便短黄、口舌生疮、舌质红、舌苔黄、脉搏快等;而“阴病”多表现为寒证,出现恶寒发热、无汗、腹冷痛、肢冷神靡、下利清谷、水肿、舌淡、苔薄白等。

  中药服药时间

  病在上焦的(心、肺部),欲使药力停留较久,宜饭后服;

  病在下焦的(膀胱、肠),欲使药力迅速下达,宜饭前服;

  清热解毒药、润肠泻下药、滋补药宜空腹服,此时胃中空虚容易吸收。所谓空腹服即指早饭前一小时或晚饭后一小时服药。

  特殊药物应特殊服用,如助消化药在服药前应少量进食以助药效;

  驱虫药应在早晨空腹服,服药前应喝点儿糖水,这样可以提高杀虫的效果;

  攻下药在得大便后应立即停服;

  安神药、滋补药、延缓衰老的药物都宜睡前服用;

  安眠药应在睡前2小时服用;

  治疟药应在发作前2小时服用。

  慢性病多服丸、散、膏、酒者,应定时服用。如遇汗难出者,可缩短服药的时间,以利于发汗。

  在中药方剂中,有个小窍门,一般情况下,叫做“汤”的多数热服,而叫做“饮”的多数需要凉服。为慎重起见,患者最好在开完药后,再问一下医师相关的服用方法,以防出现偏差。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