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中医频道 > 方剂 > 中成药坛 > 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川贝母

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川贝母

摘要:川贝母主产于四川、西藏、云南等省区;暗紫贝母主产于四川阿坝、青海等地;甘肃贝母主产于甘肃、青海、四川等省;梭砂贝母主产于云南、四川、青海、西藏等省区。太白贝母主产于重庆、湖北,四川、陕西等省亦产;瓦布贝母主产于四川阿坝,后两者为栽培品。

  川贝母是个非常经典的药,经常会用到,所以药圈前辈分享了好多个经验帖子。我们先看下执业药师考试指南中是川贝母!

  来源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cirrhosaD.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unibracteataHsiaoetK.C.Hsia、甘肃贝母FritillariaprzewalskiiMaxim.、梭砂贝母FritillariadelavayiFranch.、太白贝母FritillariataipaiensisP.Y.Li或瓦布贝母FritillariaunibracteataHsiaoetK.C.Hsiavarwabuensis(S.Y.TangetS.C.Yue)Z.D.Liu,S.WangetS.C.Chen的干燥鳞茎。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青贝”、“炉贝”和“栽培品”。

  相关名

  川贝、川贝母、松贝、松潘贝、贝父、贝母、青贝、炉贝、勒母、尖贝、勃母、母龙精、阿皮卡

  产地

  川贝母主产于四川、西藏、云南等省区;暗紫贝母主产于四川阿坝、青海等地;甘肃贝母主产于甘肃、青海、四川等省;梭砂贝母主产于云南、四川、青海、西藏等省区。太白贝母主产于重庆、湖北,四川、陕西等省亦产;瓦布贝母主产于四川阿坝,后两者为栽培品。

  采收加工

  夏、秋二季或积雪融化后采挖,除去须根、粗皮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状鉴别

  松贝

  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部闭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鳞叶1~2枚;先端钝圆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1灰褐色的鳞茎盘,偶有残存须根。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青贝

  呈类扁球形,高0.4~1.4cm,直径0.4~1.6cm。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部开裂,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

  炉贝

  呈长圆锥形,高0.7~2.5cm,直径0.5~2.5cm。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有的具棕色斑点。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部开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较钝。

  栽培品

  呈类扁球形或短圆柱形,高0.5~2cm,直径1~2.5cm。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稍粗糙,有的具浅黄色斑点。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部多开裂而较平。

  性味归经

  苦、甘,微寒。归肺、心经。

  性能特点

  本品苦泄甘润,微寒清热,入肺、心经,为清泄润肺之品。善清肺化、润肺止咳,为肺热燥咳及虚劳咳嗽之要药;能开郁散结,治痰热或火郁胸闷、疮肿瘰疬。

  功效

  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痈。

  功效助记

  vv289助记,图片为沈殿霞,大家自己脑补!

  川贝母:清热化痰,润肺止咳,开郁散结

  功效助记:

  川贝姐轻叹玉润!

  川贝——川贝母

  姐——结——散结

  轻叹——清热化痰

  玉——郁——开郁

  润——润肺止咳

  主治病证

  (1)肺热咳喘,外感咳嗽。

  (2)肺燥咳嗽,肺虚久咳,阴虚劳嗽。

  (3)痰热或火郁胸闷,瘰疬,疮肿,乳痈,肺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研细粉,每次1~1.5g;也可入丸剂。

  使用注意

  反乌头,不宜与附子、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同用。

  药理

  本品有镇咳、祛痰、降血压、松弛肠道肌肉、兴奋子宫及升高血糖等作用。

  故事

  有一个得了“肺痨病”的孕妇,因为身体虚弱,孩子刚生下来就晕过去了,当她苏醒时,孩子已经死了。连生两胎都是这样,公婆和丈夫都十分烦恼。

  有一天,算命的瞎子从门前经过,婆婆叫算命先生给媳妇算算命,排一排八字。瞎子问算何事?婆婆就把媳妇连生三胎死孩子的事说了。算命先生把生辰八字排了一下说:“你媳妇属虎,戌时出生,出洞虎非常凶恶;头胎儿属羊、二胎儿属狗、三胎儿属猪。猪、狗、羊都是虎嘴里的食,被他妈妈吃掉了”。婆婆不信,说:“虎毒不吃儿,她怎么会吃亲生儿呢?”算命先生说:“这是命中注定,无法挽救。”婆婆问道:“有办法保住下一胎孩子吗?”瞎子屈指又掐了一下说:“办法倒有,就怕你们嫌麻烦!”婆婆说:“不瞒先生说,我家三房就守着一个儿子,三家香火一炉烧,只要生个活孩子,让我们干什么都行。先生你说吧。”算命先生说:“再生下胎儿时,瞒住孩子妈。抱着孩子向东跑,跑出一百里到东海边,那里有一个海岛,爬上海岛就万事大吉了。虎怕海水,下不得海,上不了岛,吃不了孩儿,孩子就能保住性命了。”

  婆婆把瞎子说的话告许老头和儿子,他们心中都有了数。

  没到一年,媳妇又生孩子了。同以前一样,孩子刚生下,母亲就晕过去了。丈夫也顾不得照料妻子,抱起孩子就往东跑。可跑出十多里地孩子便死去了。一家人非常伤心:“怎样才能把孩子养活呢?”

  这天,瞎子又来算命。婆婆把孩子死去的情况告诉他。瞎子说:“跑慢啦,跑得比虎快,使虎追不上孩子,孩子才能保住。”

  又过了一年,媳妇又要生孩子了,丈夫准备好一匹快马,喂饱饮足。孩子刚落地,他就用红被单包好,跳上马重打三鞭,快马如流星般朝东跑去,跑了一百里地,到了东海边,他又跳上一只快船,划到海岛住了下来。

  孩子的母亲晕过去一个多小时才苏醒过来,不见孩子急得直哭。

  五天过后,丈夫从海岛上回来说:“爬上海岛只三天孩子又死了。”一家人伤心极了,老夫妻俩和儿子商量,要把媳妇休掉,再娶一个能养活孩子的。媳妇闻听伤心地哭起来。

  这时。有个医生从门口经过,他走进屋问到:“你们有什么为难的事啊?”

  媳妇就把经过情形告诉了医生。

  医生看她面色灰沉铁青,断定她有病,就说:

  “我自有办法,叫你生个活孩子。”

  公婆和丈夫都不相信。

  医生说:“瞎子算命是瞎说,信他干什么?你媳妇不是命硬,是有病。肺脏有邪,气力不足,加上生产使力过猛,生下胎儿不能长寿。肝脏缺血,供血不足,使产妇晕倒。我教你们认识一种草药,让她连续吃三个月,一年后保她能生个活孩子。”

  在医生的劝说下,公婆把媳妇留下来,讲定如果再生死孩子便休她。

  从此,丈夫每天按医生教的上山挖药,煎汤给媳妇喝,喝了三个月,媳妇果然怀孕,十月临盆,生下一个大胖小子。大人没有发晕,小孩平安无事,一家人高兴得简直合不上嘴。孩子过了一百天,他们买了许多礼物,敲锣打鼓,到医生家道谢。

  医生高兴地问道:

  “我的草药灵不灵?”

  “灵,真灵!”丈夫问医生这种草药叫什么名字?

  “它是野草,没有名字?”

  “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吧!”

  “好!”医生想了想,问道:“给它取个什么名字呢?”

  “我的孩子名叫宝贝,母亲又安全,就叫贝母吧!”

  “好一个响亮的名字!对,就叫它贝母。”

  “贝母”这个名字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