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中医频道 > 中医疾病 > 中医儿科 > 中医儿科:小儿夜啼(夜惊症)

中医儿科:小儿夜啼(夜惊症)

2016-06-29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白天如常,入夜则啼哭不安,或每夜定时啼哭,甚至通宵达旦,故曰夜啼。时间久了,会影响小儿健康,又会影响家长的工作和学习。

  夜啼多见于半岁以下婴儿。又称夜惊症,俗称“夜哭郎”。

  白天如常,入夜则啼哭不安,或每夜定时啼哭,甚至通宵达旦,故曰夜啼。时间久了,会影响小儿健康,又会影响家长的工作和学习。小儿夜啼在生理上,多与饥饿、口渴、太热、太闷、尿布潮湿、白天过度兴奋等有关;至于疾病,则多见于发热、佝偻病、蛲虫病、骨和关节结核,或经常鼻塞扁桃体过大妨碍呼吸等。小儿每到夜间即高声啼哭,呈间歇发作,甚至通宵达旦啼哭不休,白天却安静不哭,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多为脾寒、心热、惊骇、积滞四类。患儿一般全身情况良好,与季节无明显关系。

  现代医学主要采取病因祛除与对症治疗来治疗本病。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主要因脾寒、心热、惊恐所致。脾寒者,常因孕妇素体虚寒,胎儿出生后禀赋不足;或因其母贪凉,喜饮生冷;或护理小儿失慎,腹部中寒,寒冷凝滞,气机不利。夜属阴,脾为至阴,喜温而恶寒,腹中有寒,故入夜腹中作痛而啼。故寒痛而啼者皆属于脾。心热者,常因孕妇脾气燥急,或平素恣食香燥炙之物,活伏热郁,内踞心经,胎儿在母腹中感受已偏,出生后又吮母乳,内有蕴热,心火上炎,积热上扰,则行神不安。心生活属阳,故夜见烦躁啼哭。惊恐者,心主惊,心藏神,小儿心气怯弱,智慧未充,若见异常之物,或闻特异声响,而引起突然惊恐,惊则伤神,恐则伤志,致使心神不宁,故在睡眠中发生惊啼。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