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痉挛又称肠绞痛,是由肠管壁平滑肌强烈收缩而引起,是小儿常见的腹部疾病。祖国医学称“气滞腹痛”。
导致小儿肠绞痛的原因比较复杂,其内在因素是由于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对肠管运动功能的调节还不稳定,致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常占优势而导致肠蠕动加强,从而进一步发生肠管痉挛。
肠绞痛往往是在内在因素的基础上,再在外因的作用下而诱发的。而产生肠绞痛的外因(诱因)则主要与饮食失调有关,常见诱因有:
①机体对某些食物过敏而引起,特别是一些大分子蛋白质食物,如牛奶、鸡蛋等,导致过敏体质的小儿发生过敏,诱发肠绞痛;
②暴食、冷食刺激胃肠蠕动加强而诱发痉挛,过分饥饿后过快进食亦可促进肠蠕动增强;
③如果食物不洁或过食油脂食物,使得消化不良、肠蠕动调节功能紊乱时,亦可出现肠绞痛表现;
④含纤维素食物摄入不足,加之未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容易引起便秘,秘结的粪块刺激肠壁可反射性引起肠蠕动增强;
⑤摄入不洁食物可引起肠道寄生虫感染,而寄生虫的毒素与虫体机械性刺激可引起肠绞痛;
⑥腹部受凉可使肠蠕动增强。
肠绞痛多为突发性,呈阵发性腹部绞痛,时痛时止,可持续几分钟至十几分钟。发作时患儿哭闹,捂住肚子、翻滚,重者可伴面色苍白、手足发凉。虽然腹痛轻重不等,但全身情况较好,无发热,很少呕吐,大便正常或稍稀,体检时缺乏特异性体征。
肠绞痛大多可于十几分钟至几小时内自愈。虽然肠绞痛可以自愈,但若不加以防治,反复发作则可增加小儿痛苦,还可进一步发展为复发性腹痛、肠痉挛征。因此,要重视预防环节,即从纠正饮食失调入手,防止肠绞痛发作。凡有对某种食物过敏史的,应禁止食用;日常饮食要科学合理,按时定量,防止暴食、冷食、过分饥饿及过分油腻;讲究饮食卫生;若患肠道寄生虫病,应及时驱虫治疗;经常便秘的小儿要多吃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如海带、白萝卜、韭菜等;要注意穿暖和睡暖,防止腹部受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