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嗝恐怕绝大部分人都遇到过,但往往过一段时间就会缓解,因此也算不上什么特别糟糕的“奇遇”。但如果长时间打嗝不停,就会给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平时的麻烦自不必说,连睡觉也会变得很困难。这时就需要采用一些治疗方法缓解症状,保证我们的生活质量。
呃逆的临床表现
在中医学里,打嗝被称为呃逆,是一种由气机失调引起的疾病。呃逆的主要表现是喉间呃呃连声,声音短促,频频发出,病人不能自制。临床所见以偶发者居多,为时短暂,多在不知不觉中自愈;有的则屡屡发生,持续时间较长。呃声有高有低,间隔有疏有密,声出有缓有急。发病因素与饮食不当、情志不遂、受凉等有关。本病常伴胸膈痞闷,胃脘嘈杂灼热,嗳气等症。
而呃逆的诊断也十分的简单明了:临床表现以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止为主症。常伴胸膈痞闷,胃脘嘈杂灼热,嗳气,情绪不安等症。多有饮食不当、情志不遂、受凉等诱发因素,起病较急。呃逆控制后,作胃肠钡剂X线透视及内窥镜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呃逆的辩证治疗方法
辨病情轻重
治疗疾病首先要了解病情轻重,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呃逆有轻重之分,轻者多不需治疗,重者才需治疗,故需辨识。若属一时性气逆而作,无反复发作史,无明显兼证者,属轻者。若呃逆反复发作,持续时间较长,兼证明显,或出现在其他急慢性疾病过程中,则属较重者,需要治疗。若年老正虚,重病后期及急危患者,呃逆时断时续,呃声低微,气不得续,饮食难进,脉细沉弱,则属元气衰败、胃气将绝之危重证。
辨寒热虚实
在判断轻重之后,疾病的寒热虚实是下一步辨别的重点。呃声沉缓有力,胃脘不舒,得热则减,遇寒则甚,面青肢冷,舌苔白滑,多为寒证。呃声响亮。声高短促,胃脘灼热,口臭烦渴,面色红赤,便秘溲赤,舌苔黄厚,多为热证。呃声时断时续,呃声低长,气出无力,脉虚弱者,多为虚证。呃逆初起,呃声响亮,声频有力,连续发作,脉实者,多属实证。
呃逆的辨证治疗方法
胃中寒冷
症状:呃声沉缓有力,胸膈及胃脘不舒,得热则减,遇寒则甚,进食减少,口淡不渴,舌苔白,脉迟缓。
这时要采取温中散寒,降逆止呃的治法,临床推荐方药为丁香散。方中丁香、柿蒂降逆止呃,高良姜、甘草温中散寒。若寒气较重,胸脘胀痛者,加吴莱萸、肉桂、乌药散寒降逆。若寒凝食滞,脘闷嗳腐者,加莱菔子、槟榔、半夏行气导滞。若寒凝气滞,脘腹痞满者,加枳壳、厚朴、陈皮。若气逆较甚,呃逆频作者,加刀豆子、旋覆花、代赭石以理气降逆。若外寒致呃者,可加紫苏、生姜。
胃火上逆
症状:呃声洪亮有力,冲逆而出,口臭烦渴,多喜饮冷,脘腹满闷,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苔黄燥,脉滑数。
面对胃火要采取清热和胃,降逆止呃的治法,而竹叶石膏汤是治疗时的不二之选。方中竹叶、生石膏清泻胃火,人参(易沙参)、麦冬养胃生津,半夏和胃降逆,粳米,甘草调养胃气。可加竹茹、柿蒂以助降逆止呃之力。若腑气不通,痞满便秘者,可用小承气汤通腑泄热,亦可再加丁香、柿蒂,使腑气通,胃气降,呃逆自止。若胸膈烦热,大便秘结,可用凉膈散。
气机郁滞
症状:呃逆连声,常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胸胁满闷,脘腹胀满,纳减嗳气,肠鸣矢气,苔薄白,脉弦。
这时最好采用顺气解郁,降逆止呃的方法进行治疗,方药可以考虑五磨饮子。方中木香、乌药解郁顺气,枳壳、沉香、槟榔宽中行气。可加丁香、代赭石降逆止呃,川栋子、郁金疏肝解郁。若心烦口苦,气郁化热者,加栀子、黄连泄肝和胃。若气逆痰阻,昏眩恶心者,可用旋覆代赭汤降逆化痰。若痰涎壅盛,胸胁满闷,便秘,苔浊腻者,可用礞石滚痰丸泻火逐痰。若瘀血内结,胸胁刺痛,久呃不止者,可用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
脾胃阳虚
症状:呃声低长无力,气不得续,泛吐清水,脘腹不舒,喜温喜按,面色毗白,手足不温,食少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温补脾胃、和中降逆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缓解此类不适,方药则推荐理中汤。方中人参、白术、甘草甘温益气,干姜温中散寒。可加吴茱萸、丁香温胃平呃,内寒重者,可加附子、肉桂。若嗳腐吞酸,夹有食滞者,可加神曲、麦芽。若脘腹胀满,脾虚气滞者,可加香附、木香。若呃声难续,气短乏力,中气大亏者,可用补中益气汤。若病久及肾,肾失摄纳,腰膝酸软,呃声难续者,可分肾阴虚、肾阳虚而用金匮肾气丸、七味都气丸。
胃阴不足
症状:呃声短促而不得续,口干咽燥,烦躁不安,不思饮食,或食后饱胀,大便干结,舌质红,苔少而干,脉细数。
由于长期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损伤到胃,因此益胃养阴、和胃止呃是最好的方法,益胃汤则是最好的方药。方中沙参、麦冬、玉竹、生地甘寒生津,滋养胃阴。可加炙枇杷叶、柿蒂、刀豆子以助降逆止呃之力。若神疲乏力,气阴两虚者,可加人参、白术、山药。若咽喉不利,胃火上炎者,可用麦门冬汤;若日久及肾,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肝肾阴虚,相火挟冲气上逆者,可用大补阴丸加减。
打嗝不是什么大毛病,但一旦上升到阻碍气机的程度就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以消除可能的健康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