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脾胃为仓廪之官,是后天之本,乃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能输布水谷精微,升轻降浊。脾喜温喜燥,最恶湿邪。湿邪困脾,则影响水谷的消化吸收,使其受纳、转输、传导等功能失调。在上表现为面垢面肿眵多;在下则反映为小便混浊,大便溏泻;肌肤可出现小水疱;妇女则可能带下多。大肠经与胃经紧密相连,胃经气血不畅,湿滞大肠,腑气不利,则大便黏腻不爽,甚或反复发作,时起时伏,缠绵不休。
春季艾灸除湿效果最佳。艾叶味苦性辛温,具有温经止血、祛寒止痛之功效,"以之炙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因此,艾灸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散寒除湿及养生保健的作用,对春季除湿邪更是有他法所无法替代的良效。
胃脾除湿:用艾条灸中脘穴10-15分钟,或用艾罐灸20-30分钟。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灸疗可改善胃疾。如果体内湿气很重,肠胃不适,可每日或隔日1次,连续施灸2-3周,养生保健可每周1-2次。
头晕头痛、精神不振:临睡前用温热水泡脚10分钟,擦干后上床仰卧,由他人将清艾条点燃,对准足底涌泉穴施行温和灸,双足每穴各灸15-20分钟。每日1次,7日为一疗程。
补肾固元:用艾条灸关元穴5-10分钟,或用艾罐灸30-40分钟。长期施灸有理气和血、补肾固元之功效,能治疗湿热滞下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各种病症及妇科疾病,治疗疾病隔日1次,连续施灸1个月。
选择艾条且辨别艾条的质量。好的艾绒是至少三年的陈艾,这样的艾绒沉淀后去掉了燥性药力更稳,烟更小,青艾的烟是黑色的,陈艾的烟是白色的。
饮食配合祛湿:平时饮食上尽量少吃或不吃寒冷油腻、甜食、饮酒外,可侧重多吃些祛湿功效的食物,如薏米、冬瓜、赤小豆、白扁豆等。如湿邪较重可适当吃些中成药治疗,如二妙丸、平胃散、参苓白术散等,每天服用1-2次,一般连服5-7天即可。推荐阅读:体内湿气过重一个穴位搞定
活血化瘀。
健客价: ¥39活血化瘀。
健客价: ¥117温通经脉、驱散寒邪、行气活血,消瘀散结、温补益气,回阳固脱、预防病痛,保健强身。
健客价: ¥29温通经脉、驱散寒邪、行气活血,消瘀散结、温补益气,回阳固脱、预防病痛,保健强身。
健客价: ¥25主要用于对患者泌尿系统引流、导尿。
健客价: ¥29无。
健客价: ¥39用于慢性软组织损伤、劳损和慢性骨关节炎症引起的疼痛的辅助治疗。活血化瘀。
健客价: ¥168见说明书。
健客价: ¥319见说明书。
健客价: ¥139适用于慢性软组织损伤、劳损和慢性骨关节炎症引起的疼痛的辅助治疗。
健客价: ¥199适用于慢性软组织损伤、劳损和慢性骨关节炎症引起的疼痛的辅助治疗。
健客价: ¥127适用于慢性软组织损伤、劳损和慢性骨关节炎症引起的疼痛的辅助治疗。
健客价: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