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中医频道 > 中医生活 > 药膳食疗 > 远离贫血 做健康美人—中医药膳篇

远离贫血 做健康美人—中医药膳篇

2015-07-01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贫血既属于“虚劳”,我们说:“虚者则应补之”。但补不但应从气血两补入手,还应健脾助运。

  中医药膳补气血

  “虚者则应补之”。但补不但应从气血两补入手,还应健脾助运。气血同补,健脾助运,补不碍滞,是现代中医改善贫血的总则,贯彻于治疗的始终。

  贫血就是气血不足?

  气血不足即中医学中的气虚和血虚。气血不足的结果会导致脏腑功能的减退,引起早衰的病变。而贫血是指全身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总量减少至正常值以下。中医学中没有贫血的名称,但从贫血患者临床所呈现的证候,如面色苍白、身倦无力、心悸、气短、眩晕、精神不振、脉见细象等,则类似于中医所讲的“血虚”。现代中医一般将贫血划入“虚劳亡血”的范畴,多以“虚劳”概括贫血。

  不可冠“血虚”之名

  “血虚”之名,始见于《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篇》曰:“气之所并为血虚,血之所并为气虚。”《素问·举痛论篇》曰:“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自汉代而降,医家多将其叙于“虚劳”之下。究其实质,血虚是体内血量不足,致使肢体、百脉、脏腑、筋骨失于濡养而出现一系列衰弱病证的总称。血虚之中,以心、脾、肝血虚较为多见,多由失血过多,或久病阴血虚耗,或脾胃功能失常,水谷精微不能化生血液等所致的血液不足或血液营养功能低下,脏腑组织器官失养的病理状态。中医学的“血“与现代医学的“血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血虚”与“血虚证”证所指的血,不仅代表现代医学的血液,还包括了高级神经系统的许多功能活动。血虚未必贫血,贫血一定存在血虚。故贫血不可以冠“血虚”或“血虚证”之名

  可以“虚劳”概括

  “虚劳”是脏腑亏损、元气虚弱所致多种慢性疾病的总称。“虚”与“劳”始见于《黄帝内经》。《素问·通评虚实论篇》曰:“精气夺则虚。”指出:“虚”乃人体阴血与阳气的消耗不复。《素问·宣明·五气篇》曰:“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指出:“劳”是人体任何器官的过用,或动作过极,而形成虚损劳伤。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的虚劳篇,首次将虚劳合称,特指一定范围的“病”。如“虚劳失精梦交”、“虚劳腹痛”、“虚劳腰痛”、“虚劳不寐”、“虚劳风气百疾”、“虚劳干血”等。虚劳涉及的内容很广,凡禀赋不足、后天失养、病久体虚、积劳内伤、久虚不复等所致的多种以脏腑气血阴阳亏损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均属于本病的范围。一般认为西医学的“贫血”症状类似中医的“虚劳病”。

  气血同补,健脾助运

  贫血既属于“虚劳”,我们说:“虚者则应补之”。但补不但应从气血两补入手,还应健脾助运。气血是互生互根的,补血当先补气,气血的生化又需要靠脾的运化,而且补血之品多粘腻,有碍吸收。所以,健脾益气还能够舒塞,帮助吸收。因此,气血同补,健脾助运,补不碍滞,是现代中医改善贫血的总则,贯彻于治疗的始终。

  健脾和胃

  脾胃是血液生化之源,饮食有节,脾胃运化功能正常,则血液生成自然源源不断。所以,补血必须先健脾胃,脾胃强健则生化之源不绝。常用的方药有四君子汤、四物汤、当归补血汤等。

  益气生血

  血液的物质基础是精,而促进精化为血,则以气为动力。清代李中梓《医宗必读》说:“血气俱要,而补气在补血之先;阴阳并需,而养阳在滋阴之上。”《温病条辨》说:“善治血者,不求之有形之血,而求之无形之气。”在临床用药时,依据“气能生血”,常在补血药中,配以益气之品。常用的方剂有归脾汤、当归补血汤等;常用的补气药有黄芪、人参、党参、白术、黄精、山药、大枣等;配以养血之药,如当归、白芍、阿胶、熟地等。

  补肾生血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精既包括先天之精,又包括五脏六腑后天之精。精能生髓,髓能化血。临床上,治血虚,必当补肾以填精,精髓足,血自旺。常用方剂有菟丝子饮、二仙丹等。常用补肾药有鹿茸、鹿角胶、阿胶、龟板胶、巴戟天、锁阳、淫羊藿、补骨脂、菟丝子、附子、肉桂、首乌、熟地、枸杞子、紫河车等。

  祛瘀生血

  无论脾胃所化之营血,或精髓所化之血,都必须通过经脉和髓道进行释放和传输,并循环全身。精髓化血,禀于先天,而养于后天,后天水谷之精微,五脏六腑之精,亦赖经脉输送,汇于冲脉——血海,与肾之大络相会以滋肾,以营骨髓。如气血瘀阻,脉道不通,就会造成骨髓乏养而枯竭,致使血液生化无由。常用方剂有桃红四物汤、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等。常用活血化瘀药,如当归、川芎、丹参、三七、丹皮、香附等。

 
 
 
 
 
查看更多中医资讯精彩内容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