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中医频道 > 中医特色 > 气功太极 > 中医特色疗法 太极的动静结合

中医特色疗法 太极的动静结合

2015-04-29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太极拳的动静是平衡统一的动与静有两种解释,一种动与静是对立的,静是绝对不动的。

  太极拳宗师王宗岳在其《太极拳论》开篇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动之则分(开),静之则合。”这段话有多种含义,其中“动之则开,静之则合”。说的就是太极拳。这是250年前对太极拳的总结性立论,是迄今解读太极拳的基本准则。这立论是有外延、内涵的辩证的两句话。即动与静是辩证统一的,外延是太极拳动法,内涵则有形与质,形体的组成和规律性。

  一、太极拳的动法太极拳的动静开合,即身体的动静开合。身体的动静开合是以“腰脊为主宰”,即由腰脊掌握支配着。打拳“用意不用力”(“用意”就是用感觉和想像),由腰脊内部动起,缓慢均匀,节节贯穿,连绵不断,“意动形随”,就是太极拳的动法。其动静平衡统一及其变化,和“动之则开,静之则合”,成为一套太极拳的决定性条件。没有这个条件,就没有太极拳。要理解、记住,并用这个动法,它是太极拳的基本功。

  二、太极拳的动静是平衡统一的动与静有两种解释,一种动与静是对立的,静是绝对不动的。但静不动是打不成太极拳的。另一种动与静是统一的,也就是辩证统一,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静也是动的,才能“静之则合”,这样才能打成太极拳。太极拳的静,即是身体的静。而身体静的主要标志,是心率平稳,即每分钟心率次数都是相同的,不波动变化。因而呼吸自然,身体放松,不说话,一心想着打拳,不想其他事情等等,都是静的要素。双目有神,不呈呆相,平视前方,动静皆应如此。

  打拳“用意不用力”,动使肢体作出各种姿势动作,这是很轻的动作,身体中静的要素,不会受到影响,不会引起变化。这样一来,动与静就同时统一存在于身体之中,成为“动中有静”。接着动静转化为静动“用意不用力”,静使肢体作出姿势动作,静与动也同时统一存在身体之中,成为

  “静中有动”。这种“用意不用力”的动法,便是动静统一的条件。动静同是“用意不用力”的动法。动法相同,动静才成为平衡统一的。太极拳学练到一定程度,打拳半小时或一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每分钟心率始终是相同的,没有波动变化的。对此可在打拳预备式时,与打拳收势结束后,分别测测自己脉搏,两者每分钟次数是相同的,即可证明太极拳是身体动静平衡统一的运动过程。

  身体的动静,又是多种多样的,打拳时“动则是实”,“静则是虚”,不是别的其他动静,别的动静是统一不起来的,也衔接不起来,只有实虚的动静,才能统一起来,相互转化衔接起来,多次循环往复,成为太极拳过程。先辈拳家说:虚实开合是为拳经,经是经久不变的。这是说“实虚开合”,是太极拳区别于其他拳术的“特殊本质”。由此可知,太极拳是“太极”派生事物之一,不等于“太极”。太极拳的动静,是“太极”动静的一种,不是“太极”动静的全部。所以不能将太极拳说成是“太极”,也不能将太极拳的动静说成是“太极”动静的全部。对此要区分,不能混为一谈。

  三、太极拳的形与质通常说的“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面向八方的姿势动作,就是太极拳形体。“虚实开合是为拳经”,即“虚实开合”是本质。开合体现动静,开合又组成掤捋挤按等全部姿势动作。形质就是这样相生相成的。故太极拳的教讲学练,不能只讲形,不讲质,要讲形讲质,形质并重,姿势动作才能规范到位,收太极拳应有之功效。否则姿势动作就成为了无源无本的空架子,长此下去,会变质走样,就不成太极拳了。

  四、太极拳形体的组成太极拳的“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面向八方等姿势动作,即是太极拳的形体。这形体是开合两个动作组成的。“动之则开”,组成开的姿势动作。“静之则合”,组成合的姿势动作。两者相互衔接多次循环往复,即成为一套太极拳,24式太极拳就是这样完成的。具体过程如下。

  “动之则开”,即打拳“用意不用力”,由人体腰脊内部动起,意气鼓荡,向外部动开去,缓慢均匀,节节贯穿,连绵不断,意动形随,动到周身和四肢末梢,是开。开则身体屈膝、坐腰、直背、竖项,四肢做成各种开的“定势”或动作。在24式太极拳中,由“动之则开”这样的过程组成的“定势”,有起势、野马分鬃、白鹤亮翅、搂膝拗步、倒卷肱、单鞭、高探马、左蹬脚、右蹬脚、穿梭、闪通臂、如封似闭等十二个“定势”。每个“定势”和每个开的动作,都是“开中有合”,体现着“动中有静”,也就是“实中有虚”,以掌指为例,用感觉和想像,使掌指慢慢自然舒展开,即是实,实而不僵,即是“实中有虚”,周身如此。

  “静之则合”,即打拳“用意不用力”,由周身和四肢末梢静起(静也动),意气收敛,回向腰脊内部,缓慢均匀,节节贯穿,连绵不断,意动形随,静回到腰脊内部,是合。合则身体松腰、屈膝、松沉,四肢组成合的“定势”或动作。24式拳中,由“静之则合”这样过程组成的“定势”,有手挥琵琶、双峰贯耳、海底针、十字手等四个“定势”。每个“定势”和合的动作都是“合中有开”,体现着“静中有动”,也就是“虚中有实”,以指掌为例,用感觉和想像,使指掌慢慢自然松屈,即是虚,虚而不懈,既是“虚中有实”,周身如此。

  24式拳中,还有由“动之则开”与“静之则合”多次开合组成的“定势”,有左揽雀尾、右揽雀尾、云手、左下势独立、右下势独立、搬揽锤等六个“定势”。这六个“定势”的开合、动静、虚实,也都是互相平衡统一的。加上预备势与收势,两者都是静、都是合。共24个“定势”,称24式太极拳。

  “定势”是开合,“定势”之间也是开合,有的是多次开合和“再开”、“再合”。总之,太极拳“动即开合”,势势开合,一切都是开合,“开合二字,足尽拳术之妙”,直到最后收势是静是合,一套拳结束。24式太极拳是“动之则开,静之则合”相互衔接多次循环往复而完成的。40式、88式等太极拳套路也都是这样完成的,只是过程长短、“定势”与开合动作多少的不同而已。

  再说说四肢的开合。四肢开合,手是领军者,开则用感觉领(动)到末梢,合则用感觉由末梢领(静)起。上肢开合皆是弧形。弧形有大有小,皆是为了使肢体放松,动静统一,双臂弧形向同一方向伸展或向不同方向分展,都是开。上肢合,则由指掌静(静也动)起,向内相对回合,弧形有大有小,双手可以有一定距离,也可腕臂交叉相合。下肢开合始终都是一虚一实,虚实交换也是开合,进步、退步(进退步皆要走向弧形,以保证步幅、步宽)、侧步、扬起都是开,收脚(收至驻地脚踝骨处)、跟步都是合,前面这只脚掌握方向,指向正前方(八个方向),前后脚成小八字形(约四十度角)。双脚外沿与肩同宽,前进后退时,抬起的腿脚,下落舒直的同时(驻地脚,屈膝不变,可再松沉,不可立起)一点着地,(脚跟或脚尖)逐渐踏实是合适的步幅。双脚的方向、角度、步幅、步宽,是身体稳定,“中正安舒”的基础姿势。学拳伊始,即要细心做好,合乎规定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练好太极拳。

  五、太极拳的动静平衡统一即是规律太极拳的掤捋挤按等全部姿势动作,是开合两个动作组成的,开的“定势”和动作都是“开中有合”。合的“定势”和动作,都是“合中有开”,太极拳的“定势”和动作都是如此。势势开合平衡统一。开合体现动静,势势动静平衡统一,动静平衡统一就成为太极拳规律了,这规律贯穿在太极拳的始终。

  太极拳人为“用意”的动静开合,与身体自然本能的心血动静,呼吸开合,这两者皆是身体由内到外,由里及表和由外到内,由表及里,周身上下左右,表里内外,纵横全面,动则皆动,开则皆开,静则皆静,合则皆合,且皆是对立互有,平衡统一,相互转化衔接,连绵不断,循环往复,成为有动静平衡统一规律的太极拳运动过程。是太极拳动静开合,平衡统一“天人合一”之巧,相辅相成之功。这就是太极拳祛病强身,固本强原,“益寿延年不老春”神奇功效生成之根本所在。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