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豉,是我国传统发酵豆制品,古代称之为“幽菽”,也叫“嗜”。豆豉性平,味咸,具有和胃,除烦,解腥毒,去寒热的功效。相传,王勃在为滕王阁作序的时候,与中药豆豉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唐上元二年间,南昌都督阎某于重阳节重修滕王阁完成而大宴宾客,这天王勃正好路过洪州,也被邀请而来。席间,阎都督展宣纸备笔墨,请其为滕王阁作序。年少气盛的王勃欣然命笔,一气呵成,阎都督不由为其拍案称绝。翌日,他又为王勃专门设宴。
连日宴请,阎都督贪杯又感外邪,只觉得浑身发冷,汗不得出,骨节酸痛,咳喘不已,胸中烦闷,夜不能寐。请来了当时10多位名医诊治,众医都主张以麻黄为君药。阎都督对中医略知一二,最忌麻黄。他说:“麻黄峻利之药,我也年迈,汗出津少,用发汗之药,如同釜底加薪,不可!”不用麻黄,证候难解,药效不佳,这可怎么办?正在这时,王勃前来告辞。他听说此事后,不觉想起来豆豉。
当地制作豆豉,先用苏叶与麻黄等浓煎取汁,用以浸泡大豆,再煮熟发酵而成,可做小菜。王勃见众医束手无策,就把想法说了出来,众名医讪笑,连阎都督也直摇头:当地土民小菜,焉能药用。“不妨一试,况且豆豉食物,对身体无碍。”王勃劝道。阎都督觉得此话有理,于是连服3天,果然汗出喘止,胸闷顿减,能安然入睡,几天后痊愈。不日,阎都督又上滕王阁为王勃饯行,取重金相谢,王勃固辞不受:“都督若要谢我,何不扩大作坊,使其不至失传。”阎都督含笑点头。从此,豆豉不仅在洪都流传,而且行销大江南北,至今不衰。
中医认为,豆豉性味辛、甘、苦,凉,具有疏散宣透之性,既能透散表邪,又能宣散郁热,发汗之力颇为平稳,无论治外感发热、头痛、无汗之证,还是邪热郁于胸中之心胸烦闷、虚烦失眠,皆可应用。以桑叶、青蒿发酵者多用治疗风热感冒;以麻黄、紫苏发酵者多用治疗风寒感冒证。
解表发汗,疏风散寒。用于风寒感冒,发热,头痛,恶寒,无汗,咳嗽,鼻塞,流清涕。
健客价: ¥9.8解表发汗,疏风散寒。用于风寒感冒,发热,头痛,恶寒,无汗,咳嗽,鼻塞,流清涕。
健客价: ¥10.5解表发汗,疏风散寒。用于风寒感冒,发热,头痛,恶寒,无汗,咳嗽,鼻塞,流清涕。
健客价: ¥7解表发汗,疏风散寒。用于感冒身热,头痛,咳嗽,鼻塞,流涕
健客价: ¥10解表散寒,宣肺止嗽。用于风寒感冒所致的咳嗽,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
健客价: ¥18疏风散寒,解表清热。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涕清流,咳嗽咽干。
健客价: ¥11发汗解表,生津舒经。用于风寒感冒,证见: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咳嗽咽痒,咯痰稀白,无汗,头痛身疼,项背强急不舒,苔薄白或薄白润,脉浮或浮紧。
健客价: ¥25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渊,肺寒咳嗽。
健客价: ¥133散风寒;通鼻窍。主鼻渊;风寒感冒之头痛;鼻塞;流涕。用于风寒头痛,鼻塞,鼻渊,鼻流浊涕。
健客价: ¥45散寒,祛风,除湿,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风湿痹痛,肩背酸痛。
健客价: ¥208疏风散寒,解表清热。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健客价: ¥24发汗解表,生津舒经。用于风寒感冒,证见: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咳嗽咽痒,咯痰稀白,无汗,头痛身疼,项背强急不舒,苔薄白或薄白润,脉浮或浮紧。
健客价: ¥36解表散寒,宣肺止嗽。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咯痰不畅,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
健客价: ¥8发汗解表,散风祛湿。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身痛,恶寒无汗,鼻塞清涕,咳嗽白痰。
健客价: ¥10.73发汗解表,解肌止痛。用于风寒感冒,恶寒发热,无汗,项背强痛,鼻塞流涕,咳嗽,头痛,肢节酸痛,苔薄白,脉浮紧。
健客价: ¥23发汗解表,散风祛湿。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身痛,恶寒无汗,鼻塞清涕,咳嗽白痰。
健客价: ¥12辛温解表,宣肺和中。用于风寒感冒,发热咳嗽,头痛怕冷,鼻流清涕,骨节酸痛,四肢疲倦。
健客价: ¥11.5辛温解表,宣肺和中。用于风寒感冒,发热咳嗽,头痛怕冷,鼻流清涕,骨节酸痛,四肢疲倦。
健客价: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