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中暑的关键就是随身携带防暑药品,如人丹、十滴水及清凉油等。人丹可每隔3~4小时服4~8粒。清凉油可每隔1~2小时在额部或太阳穴搽一次。如有头晕、头痛、恶心、胃肠不适,可服十滴水半瓶至1瓶。需要注意的是,孕妇不可服十滴水,小儿每次不得超过半瓶。另外,许多单方验方也具有预防中暑的作用。如:
1、菊花20g,沸水冲泡,当茶饮。或银花20g、薄荷5g、甘草5g,泡茶饮用。
2、牡荆叶揉制成茶,开水冲泡代茶饮。
3、夏枯草花穗15~30g,冲泡代茶常饮。
4、石膏粥:取生石膏120g,加水2000ml,煎至1500ml,滤去渣后,加白米100g,煮成粥后加少许冰糖服食,每日1次。此外,绿豆粥、荷叶粥等也都有良好的防暑功效。
如果防护措施不当,中暑了该怎么办呢?
首先,要正确识别中暑先兆。若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段时间后,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全身疲乏、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时,或体温略有升高者,应及时离开高温环境,在阴凉处休息一段时间,也可口服半瓶或1瓶十滴水。一般在短时间内症状可消失。
遇到突然昏倒的重症中暑病人,要及时采取正确的救治法。
第一,尽快把病人抬到阴凉的地方,解开衣扣和裤带,把上身稍垫高,然后先用温水敷头部及擦全身,再用冰水或井水敷病人头部,或用50%酒精遍擦全身。同时给病人扇凉,按摩四肢,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散热效果。如病人神志已清醒,可予饮服大量冷茶或糖水(慎饮冰水)、盐水、苏打水、西瓜汁等。
第二,可配合针刺疗法。主穴为十宣、人中、涌泉,配穴可选百会、曲池、大椎。治疗时先刺十宣出血,再刺人中、涌泉,均以中、强度刺激;高热则急针曲池、大椎等穴。
第三,配合刮痧疗法效果良好。
第四,就地取材选用单方验方治疗。如:
1、鲜丝瓜叶适量,捣烂加水,取汁内服。
2、青蒿10g、白茅根15g、葛根6g、淡竹叶6g、生石膏15g,水煎服。
3、大蒜适量捣汁,取汁滴鼻,可促使中暑昏迷病人苏醒。
4、对高热、抽搐、昏迷者,家里如备有紫雪丹、至宝丹者,可迅速灌服。
5、鲜荷叶1张,鲜竹茹60g,水煎服,用于中暑高热多汗。
6、大蒜3~5瓣,捣烂和开水灌下,用于中暑昏倒,人事不省。
7、韭菜汁1杯,灌下,用于中暑神昏。
8、绿豆、西瓜皮、冬瓜皮,不拘用量,水煎服,用于中暑身热汗出。
9、冰片1g,生石膏30g,共为细未,每服1.5g,开水送下,用于中暑发热,胸闷不适。
第五,中医方药治疗效果好。如:
1、人丹:主要成分是薄荷冰、滑石、儿茶、丁香、木香、小茴香、砂仁、陈皮等。具有清热解暑、避秽止呕之功效,是夏季防暑的常用药。主要用于因高温引起的头痛、头晕、恶心、腹痛、水土不服等症。此药能促进肠道蠕动,缓解肠痉挛。中暑、急性胃肠炎、咳嗽痰多者服用为宜。
2、藿香正气液(水、丸、胶囊):主要有降暑解毒、化湿和中之效。临床凡有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表现为感冒、呕吐、腹泻的患者,均可使用。
3、暑症片:具有降暑解毒、化痰开窍、调和胃肠之功效,多用于中暑昏迷者的急救,苏醒后即可停药。孕妇忌用。
4、十滴水:主要用于中暑引起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胃肠不适等。在长途旅行、高温环境下工作时,可用此药预防中暑。
另外,夏桑菊颗粒、下火王颗粒、抗病毒颗粒等,对防治夏日感冒、中暑等,均有良好作用。值得提醒的是:重症中暑病人如持续高热,应尽快送医院救治,以便采取迅速有效的降温措施和抗休克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