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节气过后寒中有湿易损身体健康
雨水至惊蛰有15天,分为三候。《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讲:“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五天称之候,三候称之气,六气合计90天为一个季节,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合计360天为一年。雨水初候河水解冻,鱼开始浮出水面。二候大雁开始由南向北迁移。三候草木开始萌动。可是,由于今年“倒春寒”,雨水之后空气中水分增加,导致气温不仅低,而且寒中有湿。这种湿寒的气候对人体内脏和关节有一定的影响。
湿气重 中医献计防湿寒" src="//img.jianke.com/article/201504/1778838548-20150405115607314.jpg" />
中医献计防湿寒
1.不要过早减外衣。“燥寒冻肉,湿寒入骨。”由于春气涌动,身体偏热的人从感觉上欲减外衣。体热外泄,湿寒交换于内入骨,易伤骨关节致病。
2.食补以平性为宜。“倒春寒”容易使人内脏郁热壅阻,因此不宜吃燥热食物“火上浇油”。郁热令人“贪凉”,过于食凉,又会“同气相求”使湿寒伤及脏腑,引起胃寒、胃凉、腹泻之类的失衡症状。所以,饮食保持中庸,吃热饭热菜,少食或禁食辣椒、不喝少喝白酒等性温、性热食物为宜。
3.洗头及时吹干。洗头之后应及时用热风机吹干。否则,水湿留于发际中变凉,“同气相求”使湿寒聚于头,由表及里深入颅内,导致头痛。如毛发未干又被冷风吹过,易出现“偏头风”等症。
4.年老体弱人群不要用冷水。按中国五行学说,水对应肾,肾主骨。雨水时节年老体弱者用冷水洗脸、洗手,湿寒易侵入关节,又无充足的阳气驱寒于外,湿寒滞留于手,指易酸痛,重则变形,湿寒滞留于头,头易疼痛。
可见,春季养生要少食酸多食甘,另外,初春早晚温差大,人们不要过早脱去厚重的棉衣,以防湿寒入侵体内,诱发疾病。
舒肝养血,化瘀理气。适用于急、慢性无黄疸型肝炎及肝炎综合症。
健客价: ¥20温肾益精。用于久病肾虚,腰膝酸软,遗精阳痿。
健客价: ¥298温中醒脾,和胃降逆,芳香化浊,消导化食。用于萎缩性胃炎,浅表胃炎及其他性胃炎,胃窦炎及伤食湿重引起的消化不良等症。
健客价: ¥20润肺止咳,生津利咽。用于阴虚肺热,咳嗽,喘促,口燥咽干。
健客价: ¥23润肺止咳,生津利咽。用于阴虚肺热,咳嗽,喘促,口燥咽干。
健客价: ¥35薏辛除湿止痛胶囊(曹清华)散寒除湿,活血止痛;鸿茅药酒祛风除湿,补气通络,舒筋活血,健脾温肾;千山活血膏活血化瘀,舒筋活络。 三者联合用药,内服外贴,借助三伏时令旺盛的自然阳气、人体阳气,加之药物的滋补之阳,“三阳”相加,疏散寒邪,补益正气,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有效改善各种风湿关节疼痛。
健客价: ¥23451、美白淡斑、抗肤色、抗氧化2、保护消化系统、调加内分泌、保护心脑3、护眼、抗过敏、提供免疫力
健客价: ¥239活血调经,去瘀止痛。用于产后瘀血不净,少妇腹痛。
健客价: ¥36止嗽定喘,发散风寒。用于咳嗽痰盛,哮喘不止,咽喉不利,夜卧不宁。
健客价: ¥25消风止痒、润燥生津。用于急性荨麻疹风热型,症见风团色红、灼热、瘙痒、遇热加重,或皮肤划痕阳性,舌红,苔薄白或白腻,黄腻等。
健客价: ¥38解表发汗,疏风散寒。用于风寒感冒,发热,头痛,恶寒,无汗,咳嗽,鼻塞,流清涕。
健客价: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