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出自《本草衍义》
【拼音名】HéHuānHuā
【英文名】FlowerofSilktreeAlbizzia
【别名】夜合花、乌绒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合欢的花或花蕾。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biziajulibrissinDurazz.
采收和储藏:夏季花初开时采收,除去枝叶,晒干。
【性味】甘苦;平;无毒
【归经】心;脾经
【合欢花的功效与作用】解郁安神,理气开胃,消风明目,活血止痛。主忧郁失眠,胸闷纳呆,风火眼疾,视物不清,腰痛,跌打伤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
【注意】阴虚津伤者慎用。
【附方】1.夜合花丸(圣惠方),主治腰脚疼痛久不差。2.经验方:合欢花、官桂、黄连、夜交藤。用于心肾不交失眠。3.验方(子母秘录),夜合花,为末,酒调服,主治跌打损伤疼痛。
【各家论述】
1.《本草便读》:能养血。
2.《分类草药性》:能清心明目。
3.《四川中药志》:能合心志,开胃理气,消风明目,解郁。治心虚失眠。
4.江西《中草药学》:解郁安神,和络止痛。治肝郁胸闷,忧而不乐,健忘失眠。有时还用于跌打损伤,痈肿疼痛。
5.《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治咽喉疼痛。
【原形态】合欢,落叶乔木,高可达16m。树干灰黑色;嫩枝、花序和叶轴被绒毛或短柔毛。托叶线状披针形,较小叶小,早落;二回羽状复叶,互生;总叶柄长3-5cm,总花柄近基部及最顶1对羽片着生处各有一枚腺体;羽片4-12对,栽培的有时达20对;小叶10-30对,线形至长圆形,长6-12mm,宽1-4mm,向上偏斜,先端有小尖头,有缘毛,有时在下面或仅中脉上有短柔毛;中脉紧靠上边缘。头状花序在枝顶排成圆锥大辩论花序;花粉红色;花萼管状,长3mm;花冠长8mm,裂片三角形,长1.5mm,花萼、花冠外均被短柔毛;雄蕊多数,基部合生,花丝细长;子房上位,花柱几与花丝等长,柱头圆柱形。荚果带状,长9-15cm,宽1.5-2.5cm,嫩荚有柔毛,老荚无毛。花期6-7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或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东、中南及西南各地。
【性状】
性状鉴别(1)合欢花头状花序皱缩成团。花细长而弯曲,长0.7-1cm,淡黄棕色或淡黄褐色,具短梗。花萼筒状,先端5小齿,疏生短柔毛;花冠筒长约为萼筒的2倍,先端5裂,裂片披针形,疏生短柔毛;雄蕊多数,花丝细长,黄棕色或黄褐色,下部合生,上部分离,伸出冠筒外。体轻易碎。气微香,味淡。
(2)合欢米花蕾米粒状,青绿色或黄绿色,有毛。下部1/3被萼筒包裹。
显微鉴别粉末特征:灰黄色。①非腺毛单细胞,微弯曲,长81-447μm,直径8-16μm,壁较厚,表面有疣状突起,有的可见菲薄横隔。②草酸钙方晶双锥形、类方形、长方形或菱形,直径3-13μm,含晶细胞成群或数个纵行排列。③复合花粉粒扁球形,为16合体,直径81-146μm,中央8个分体排列成上下交叠的十字形,其余8个围在四周;单个分体类方形或长球形,外壁几光滑。④花丝表皮细胞表面观长条形或长方形,垂周壁平直,具纵向弯曲的细条状角质纹理。
【化学成份】花中鉴定了25种芳香成分,主要芳香成分为反-芳樟醇氧化物(linalooloxide),芳樟醇(linalool),异戊醇(isopentanol),a-罗勒烯(a-ocimene)和2,2,4-三甲基恶丁烷(2,2,4-trimethylixetane)等。此外,还含矢车菊素-3-葡萄糖甙(cyanidin-3-glucoside)。
【药理作用】抑制作用实验研究表明,合欢花煎剂灌服,能明显减少小鼠的自发活动及被动活动,明显协同巴比妥类药物的中枢抑制作用,延长戊巴比妥钠、苯巴比妥钠所致小鼠麻醉时间,促使阈下剂量的戊巴比妥钠、异戊巴比妥钠引起小鼠麻醉,一次给药或连续给药3d均有显着效果。合欢花煎剂给家兔灌服未见脑电有明显改变,也无抗戊四氮所致小鼠惊厥作用。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