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迷惑的伪装者-眼部白化病
眼部白化病是白化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是一种罕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病,人群中的发病率大约为1/50000,男性发病,致病基因为GPR143,以眼底脱色素、眼球震颤和视力下降为特征。
沙眼患者的急性期畏光、流泪、异物感、分泌物较多。慢性期无明显不适,会有眼痒、干燥、异物感和烧灼感。晚期各种并发症导致症状加重。
麦粒肿和霰粒肿,相差只有一个字,因为很容易引起患者朋友们的混淆。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麦粒肿和霰粒肿有哪些区别。
眼部白化病是白化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是一种罕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病,人群中的发病率大约为1/50000,男性发病,致病基因为GPR143,以眼底脱色素、眼球震颤和视力下降为特征。
由于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年来儿童青少年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在早期通常无症状,但随病情的发展或将严重威胁患者的视力。
黄斑前膜大多为特发性,也可继发于视网膜血管性或炎症性疾病以及外伤手术等。通常,我们大多比较熟悉的Gass分期是针对特发性黄斑裂孔所进行的分级方法,但是对于黄斑前膜的分级,依旧是业内普遍关注的热点。
黄斑部位玻璃体和视网膜内界膜结合较紧密,玻璃体液化脱离过程中黄斑受到牵拉会导致视网膜结构扭曲,影响视力甚至形成全层黄斑孔(MH)。有症状的玻璃体黄斑牵拉(VMT)和早期黄斑孔的常见治疗措施包括观察、玻璃体切除术和玻璃体内注射纤溶酶。
血管成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A)的问世使得眼底血管和血流的研究再次深入,诸多疾病进展过程中血管及血流变化也逐渐被揭示,不断刷新着对疾病病理生理过程的新认识。近期一项对青光眼患者的研究发现,虽然长久以来青光眼都被认为是神经损伤为主的眼病,但其实视盘旁血流密度也有一定变化。
众所周知,梅毒可引起全身多个组织器官的损害,眼部的梅毒性葡萄膜炎可出现在梅毒感染的任何阶段,最长见于2期和3期。因其临床表现变化各异,临床上往往出现误诊。目前青霉素G对该病的治疗是毋庸置疑的,也是一个经典的共识,治疗效果理想。
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参与视网膜正常的代谢活动,其功能的失代偿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而RPE厚度,作为一项重要的观测指标,亦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当半球形的角膜曲度发生变化,像一块磨得不平的镜片,表面呈现凹凸不平、不规则态的时候,外来的光线就不能在祖网膜上结成焦点,使大脑对外界物体的认识出现一片模糊,这样就产生了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