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弱视常表现为最佳矫正视力低于正常,斜视、屈光不正、拥挤现象(查视力时分辨单个视标的能力较成行视标的能力好)、立体视欠缺等。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双眼视功能不正常,预示着就业机会的减少,获取知识信息,发挥个人能力的空间缩小,严重的还会产生一定的心理障碍,给自身形象、工作、教育交友等方面造成负面影响。
弱视的原因
1.投射到双眼黄斑上的物像不相同,妨碍了物像的融合,为了排除干扰,双眼相互作用,大脑选择性的抑制了患眼传递的视觉信息,引起被抑制眼形成了弱视。如由斜视引起的弱视,双眼视轴不平行,产生异常视网膜对应,两眼黄斑中心凹对同一物体收集到的视觉信息,物象有较大的差异,从而产生复视、和视觉混淆,为了排除这种干扰,视皮质有意识的抑制了斜视眼传递的物象信息,在视觉发育的敏感期长期抑制的结果是引起斜视眼视力下降,形成弱视。
2.形觉剥夺,投射在在黄斑上物象的质量较低,经大脑加工处理后仍不能形成聚焦清晰的物象。如先天性白内障、完全性上睑下垂患儿,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以上这些因素导致光线不能充分射入眼底并形成清晰的物象,造成屈光间质混浊眼的弱视。在多少情况下,弱视的形成是以上两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如高度屈光不正患有高度近视、远视、散光或者有屈光参差但没有及时矫正者,即有双眼竞争相互抑制的因素,又有两眼物象模糊的形觉剥夺因素存在。一般而言,当近视超过-10D或者两眼验光度正球镜相差大于1.5D,柱镜相差大于1.0D,近视度数差别大于-6D时容易形成弱视。
怎样预防弱视?
通常认为视觉系统在3岁左右成熟,3-8岁之间视觉的发育仍具有一定得可塑性,甚至还会有一定程度的延长。)因此,防治弱视要从娃娃抓起,早发现,早治疗,大多数小孩视力还是可以恢复到正常。由于幼儿天生顽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给视力的准确评估造成了困难。在这里给家长介绍几种方法。
1.若患儿较小不能查视力表,可以用彩色球在眼前晃动,看小儿的眼睛是否随着球的的运动而移动,两个眼运动的幅度是否一致;若一眼被吸引,另一眼看着别处或者两眼运动的幅度不一样,就需要看大夫了,看是否有斜视问题或者是屈光不正等导致两眼视力的不平衡。
2.交替遮盖患儿眼睛,看小儿反应。如果遮盖小儿左眼,小儿没有什么反应,仍照常玩耍;而遮盖右眼时,出现明显的抵触情绪,哭闹,用手抓遮盖物等反应。则预示着右眼视力好为主视眼,左眼可能存在着弱视。
3.视力表法。幼儿到3岁左右要教他查视力表。可以利用儿童愿意得到表扬的天性,在查视力的过程中多进行鼓励,表扬,以使得他们能配合视力检查。对怀疑有弱视的患儿,要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排除先天性白内障、玻璃体积血、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器质性病变,以及最容易被忽略的轻度视神经发育不全,轻度视神经萎缩和轻微的黄斑异常等。
在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视力发展的关键是视觉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内的视觉通路发育要求大脑接受来自双眼的同等清晰、聚焦的图像。任何严重干扰大脑视觉通路发育的病变均可导致弱视的发生。比如,小儿眼睑被蚊蝇叮咬长期水肿不能睁开,或者眼外伤眼内手术后长期用纱布遮盖包扎患眼都有可能引起该眼的弱视。对于先天性白内障或者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等患儿,做了手术之后决不能万事大吉,而要进行弱视治疗。
治疗弱视的方法很多,但总的目标只有一个:使患者获得最好的视力。治疗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使清晰的图像投射在黄斑区中心凹上。对于剥夺性弱视的患儿,要寻找到确切的病因,并给予去除。对于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必须戴眼镜矫正这种明显的屈光不正。在此基础上鼓励患儿使用弱视眼,可以使用遮盖疗法、压抑疗法等进行眼科治疗。
影响疗效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有:
1.治疗的年龄:治疗的年龄越早,视力恢复的可能性越大,学龄前开始治疗大多数效果较好,到9岁或11-12岁之后效果较差。
2.弱视的严重程度:根据患儿的最佳矫正视力可以将其分为轻、中、重三中情况:最佳矫正视力在0.6-0.8为轻度弱视;0.2-0.5者为中度弱视;小于或等于0.1者为重度弱视。其中,轻度弱视疗效好,中度次之,中度最差。
3.患者家长的配合程度和儿童的依从性:首先家长要理解医生所采用的治疗方法,积极配合,对患儿多鼓励,增加患儿的依从性。如在遮盖疗法过程中,如果家长不理解或者患儿由于害怕小朋友们的嘲笑,或感觉不好看等种种原因,导致患儿经常取下或揭开眼罩从镜片上窥视,这些做法会导致遮盖治疗的效果降低,甚至完全无效。
总是,对于弱视的预防和治疗最重要的早发现,早治疗,家长和患者共同努力达到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