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眼科频道 > 眼科疾病 > 其他 > 没有爬的孩子容易斜视?可能还不止这些

没有爬的孩子容易斜视?可能还不止这些

2020-04-11 来源:中国眼科网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由于八月大小孩子的视力常0.3以下,头颈及四肢躯干力量限制,只能看到眼前的东西。当他们去拿东西的时候,手的本体感觉告知了距离,眼睛的睫状肌收缩告知了“调节量”,双眼内直肌收缩告知了“集合量”。
在美国学习的时候,听Dr.Erickson反复讲过几次:婴幼儿阶段没有充分爬的孩子容易得外斜视。Dr.Erickson的女儿在一岁不到很快就会走,4岁的时候孩子出现斜视。由于干预得非常非常早,一直处于可控的间歇性外斜视。目前已经高中的女儿是个学校球队主力,眼睛功能非常好。
 
回国后一直在琢磨,为什么爬会如此重要?婴幼儿时期的爬对于孩子是可有可无?要知道,中国的爸妈都会非常自豪地炫耀:“看,我家孩子会走路了,天才啊,不用爬直接会走路啦!”觉得“爬”的姿态不如昂首挺胸地“走”来的神气。
 
来,先说说,我了解的“爬”吧。三抬四翻六坐七滚八爬九扶立周会走。出生的婴儿四个月会翻身,六个月能坐着,七个月会打滚,八个月会爬,周岁会行走。这是遗传密码决定的既定程序,也是一系列原始反射紧密链接促进发育,紧接着完善身体运动能力而和谐消失原始反射的过程。
 
爬在视觉发育中有着特别的意义,特别是对视觉空间的探索。抬头和翻身让孩子体会到了“上下”,向前爬让孩子体会到了“前后”。躺着,坐着的时候,视线是注视远方;而爬的时候,注视的近处,最近的时候是拿着食物塞进嘴里的时候;而直立行走时又是注视远方了。所以,爬是非常短暂的“必须,不得不”注视近处的时候。成人以后,甚至儿童进入学习阶段后的生活用眼大部分用于“看书”、“看电子产品”,所以“看近”的这一项能力非常重要。而训练及锻炼“看近”能力的爬行阶段尤其重要。
 
第一阶段——匍匐爬行
 
由于八月大小孩子的视力常0.3以下,头颈及四肢躯干力量限制,只能看到眼前的东西。当他们去拿东西的时候,手的本体感觉告知了距离,眼睛的睫状肌收缩告知了“调节量”,双眼内直肌收缩告知了“集合量”。反反复复地拿不同距离的东西,强化了眼睛使用相应的调节量和集合量。眼睛肌肉本体感觉的精准固化,可以让眼睛学习会精准而协调地使用调节和集合去看清楚或远或近的物体,并获得物体在空间的位置。
 
遗传密码是个非常神奇而强大的力量,估计大家都见识过孩子“大哭大闹”的状态,原因却是你将苹果切成了两半,而孩子要的是整个苹果。在这个阶段的孩子不畏挫折,就算拿东西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们会不辞辛劳地反复去拿,直到感觉到“soeasy”之后,才会换成另外一个目标。这个阶段是最难得的不需要家长督促反复刻意训练的机会。
 
第二阶段——手膝爬行
 
等四肢躯干力量强大一些后,进入第二阶段——手膝爬行,他们的探索距离也增加了。用“爬”的时间爬的力量来明确距离,眼球调节集合的精准应用定位会帮助他们完美完成任务,带来成就感和愉悦感。如果家长们点个赞,会让他们更加乐此不疲。在这个阶段,他们常常会滚动一个球,眼睛会跟随着球的运动方向,在这个时候,眼球的调节量和集合量也在不间断地变化中。他们会爬行追随着球的移动,所以,用运动来感受着距离和速度,同时也用相应的调节和集合来配合着变化中球和人的距离,对应着移动速度。
 
第三阶段——手脚爬行
 
就算孩子们学习会走路了,他们还是非常愿意攀爬,下肢力量的强大,进入第三阶段——手脚爬行。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爬行”,开始了立体空间的探索。能走动,伴随着扩大了他们的水平空间范围,能爬行,扩展了上下三维空间。
 
物体的移动方向不一样,使用的眼球功能量也不同:
 
1.正前方的物理前后移动,使用的是双眼对称的调节和集合。当远处物体移到眼前,双眼的内直肌对称性收缩,外直肌对称性放松,双眼反向运动。
 
2.物体从左往右移动时,眼球不仅仅需要维持着从左到右的同向运动,还需要维持着调节集合带来的内聚(右眼向左,左眼向右)反向运动。双眼内外直肌使用的力量在不对称变化中,没有一个力量相同却还需要精准配合。
 
3.物体从左上往右下逐渐移近时,参与到这个夹杂着同向运动的双眼反向运动,牵涉的不仅仅是内直肌和外直肌,还有上下直肌和上下斜肌的精准配合。大家想想,这是多么复杂的操作过程,我们怎么能够期待着轻易获得这个能力呢?我们又怎么能够要求孩子的眼睛在课堂需要时就能精彩绝伦呢?
 
反复的甚至是刻意地训练,才可能让孩子们在三维空间中游刃有余。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