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处于冬春季节交替时期,气温变化幅度较大,并会出现雷雨或连续阴雨,养生尤其注意饮食。
1、适当吃温热健脾食物
惊蛰时天气虽然有所转暖,但余寒未清,在饮食上宜多吃些温热的食物以壮阳御寒,如韭菜、洋葱、天蒜、魔芋、香菜、生姜、葱等,这些食物性甘味辛,不仅可祛风散寒,而且能抑制春季病菌的滋生。
另外,惊蛰时还应遵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的养生原则,多吃些性温味甘的食物以健脾,这些食物包括糯米、黑米、高粱、燕麦、南瓜、扁豆、红枣、桂圆、核桃、栗子等。
2、多吃野菜有益健康
惊蛰以后,野菜陆续上市。野菜吸取天自然之精华,其营养丰富,有些本身就是药材,多食有益健康。
荞菜
荞菜含有丰富的多种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尤其是富含碳水化合物,可以有效供给大脑代谢所需的葡萄糖,缓解疲惫乏力、眩晕健忘、失眠易怒等症状;还能健脾暖胃、帮助消化。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胃肠积滞的人可以多吃。
荞菜中还含有荞菜酸,能起到凝血作用,可以治疗内伤出血、咯血、妇女月经过多等症状,经常食用荞菜,还可以抑癌抗癌、调经、抗衰老。
二月兰
二月兰又名诸葛菜,为早春常见野菜,嫩叶和茎均可食用,且营养丰富。
据测定,每100g鲜二月兰中含胡萝素3.32mg、维生素B20.16mg、维生素C59mg,营养非常丰富。二月兰采后只需用开水焯一下,去掉苦味即可食用。
蒲公英
蒲公英性寒,味甘、微苦,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可防治上呼吸道感染、眼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乳痈肿痛、痢疾、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痈疖疗疮、咽炎等。
蒲公英嫩叶可生吃、炒食、做汤、炝拌、做馅等。蒲公英干燥后可以入药,还可以用来泡茶喝,作为日常保健。
3、惊蛰养生食谱
1、红枣粥
食材:
粳米250克,红枣15个。
做法:
将以上材料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共煮成粥。
功效:
红枣粥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和五脏、通血脉、聪耳明目的功效。
2、鸡骨草煲猪横脷
食材:
鸡骨草30克、蜜枣2个、猪横脷一条、生姜2片。
做法:
将猪横脷洗净切块,汆水捞起;鸡骨草浸泡洗净,与生姜、蜜枣一起放入煲内,加入适量开水,武火煮沸转文火煲一个半小时,下盐调味。
功效:
清肝火、健脾祛湿。
3、八宝饭
食材:
糯米500克,薏苡仁、白扁豆、莲子、核桃仁、龙眼肉各50克,大枣20枚,白糖60克。
做法:
1、将薏苡仁、白扁豆、莲子用温水泡发,洗净,放入高压锅内煮熟备用。
2、将大枣洗净,泡发;核桃仁炒熟;龙眼肉装入盆内备用;糯米淘洗后放盆中蒸熟备用。
3、大碗内涂猪油,碗底摆好龙眼肉、大枣、核桃仁、莲子、白扁豆、薏苡仁,放入熟糯米饭,上锅蒸约15分钟,把八宝饭扣在大圆盘中,再用白糖加水熬汁,浇在饭上即成。
功效:
有健脾养胃、益阴滋肾的功效。
起居养生
1、注意倒春寒
惊蛰后天气逐渐转暖,但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有时还会出现“倒春寒“现象。
因此,惊蛰时人们还不可急于换上春装,尤其是老年人,更应时刻关注天气预报,注意根据天气冷暖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2、防春困
进入惊蛰以后,随着天气转暖,人们时常会感到困倦无力、昏昏欲睡,这也就是民间所说的“春困”。
为了避免此“春困”情况的发生,惊蛰时人们应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春天晚睡早起、慢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健康。
运动养生
惊蛰过后,自然界呈现复苏之势,人也同自然界其他生物一样,身体各脏器的功能都还未恢复到最佳状态,特别是关节和肌肉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舒展,因此此时不宜进行激烈的运动,应选择走路、慢跑、太极拳等比较和缓的运动方式。
另外,放风筝也是特别适合在春天里进行的一种运动,大家不妨一试。
因为冬季里人们久居室内,趁惊蛰阳气生发之际,到旷野郊外去放放风筝,可以在享受天自然美景的同时,使身体各部位得到锻炼,加快人体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
情志调养
惊蛰时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容易发生肝火偏盛。尤其是老年人,易发怒,易发眩晕、中风等疾病。
年轻人则因春季阳气骤然上升引动体内热气,如果此时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则易出现长痤疮、怕热出汗等症状。
因此,惊蛰时要重视情志养生,力戒焦躁、抑郁等有害情绪,学会通过发泄和转移的方法使怒气消除,切忌妄动肝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