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眼科频道 > 眼科知识 > 护理 > 视物变形之黄斑孔与小囊腔

视物变形之黄斑孔与小囊腔

2019-05-23 来源:协和眼科咨询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现代玻切手术的进步显著提高了特发性黄斑裂孔的解剖愈合率和术后视力恢复,然而术前及术后持续存在的视物变形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患者的视觉质量。

现代玻切手术的进步显著提高了特发性黄斑裂孔的解剖愈合率和术后视力恢复,然而术前及术后持续存在的视物变形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患者的视觉质量。既往研究报道了基于M-CHARTS方法(见图1)测定的视物变形评分与液性卷边(fluidcuff)尺寸以及裂孔基底直径的相关性。本研究则在既往中心凹显微结构的指标中增加了卷边内液性囊腔的面积。

研究共纳入51例患者(25男、26女)51只眼,均为单眼患病,排除了玻切手术史及其他眼部病史(轻度屈光不正及轻微白内障可纳入),基底直径超过1000μm的病例也被排除在外。由三位主刀医生负责完成25G玻切手术,所有患眼均行次全玻璃体切除,经0.025%亮蓝染色后剥除内界膜,必要时联合超乳+人工晶体植入术。详细的眼部检查在术前、术后第3个月及第6个月进行。检查指标包括:最佳矫正视力(logMAR)、视物变形程度(M-CHARTS)以及SD-OCT扫描。其中OCT测量指标包括术前黄斑孔最小直径,基底直径,黄斑厚度,外界膜、椭圆体带、嵌合体带缺损长度,裂孔边缘的液性囊腔面积(使用ImageJ程序测量,见图2);术后中央视网膜厚度,外界膜、椭圆体带、嵌合体带缺损长度。

研究结果显示术后第3个月及第6个月视物变形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值均小于0.0005),但第3个月及第6个月之间并无统计学差异,且术后持续存在视物变形。术前、术后垂直方向的视物变形评分均高于水平方向,但仅术后第3个月时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视力均显著提高,但3个月与6个月的视力变化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前76.5%的术眼(39只眼)存在液性囊腔。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垂直、水平及平均视物变形评分仅与液性囊腔面积显著相关,术后logMAR仅与椭圆体带缺损长度显著相关(见表1)。

纳入病例的垂直方向评分显著高于水平方向,平均视物变形评分为术前0.82±0.53、术后0.44±0.36,但几乎所有病例的视物变形在术后仍持续存在。此前针对视网膜前膜的研究中曾报道,基于M-CHARTS的垂直方向评分与水平方向视网膜变形相关,而水平变形则与垂直改变相关。另外的研究报道,黄斑裂孔患者鼻侧视网膜较其他部位更厚,而朝向较厚组织的牵拉力可能更大。因此可推论朝向鼻侧的牵拉作用较强,导致视网膜水平改变大于垂直改变,从而使垂直方向的视物变形大于水平方向。另有研究表明在黄斑前膜的病例中,视网膜显微结构的改变与视物变形相关,因此本研究推测视网膜内囊腔同样引起的形态学改变可能引起了突触连接的功能异常、降低了光感受器敏感性,最终导致视物变形。

本研究提示黄斑裂孔液性卷边边缘内的囊腔可作为术后视物变形的预后指标。此外,运用M-CHARTS进行评分亦为眼科临床提供了一种简单实用的黄斑疾病视物变形量化测定方法。

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手术治疗已被广泛接受,并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闭合率及最佳矫正视力也在不断提高,然而作为主要症状之一的视物变形却很难得到明显的改善。本研究正是针对其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且将其量化后分析能够判断手术预后的指标,这对于临床工作很有意义。当然,研究也存在一些缺陷,对液性囊腔面积的测量采用了5线格栅样扫描,其扫描精确度略有不足;另外,虽然文章并未说明,但根据数据判断,所有病例术后裂孔均闭合,因此结论对于裂孔未闭合的病例可能并不适用。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热文排行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