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眼科频道 > 眼科疾病 > 白内障 > 另辟蹊径 维生素K1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

另辟蹊径 维生素K1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

2019-05-05 来源:协和眼科咨询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维生素K的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的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最近,来自印度的M.K.N.SaiVarsha等研究发现,维生素K1可以延缓糖尿病性白内障的进展和发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惯的改变和环境的变化等,糖尿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这个内分泌系统的疾病,在我们眼科医生及研究者的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可以引起眼部的很多病变,如白内障、视网膜疾病、视神经疾病等。其中,糖尿病性白内障在临床中并不少见。

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生机制主要为:1、晶体内葡萄糖增多,己糖激酶被饱和醛糖还原酶氧化,将葡萄糖转化为山梨醇在晶体内蓄积,细胞渗透压升高,晶状体纤维吸水肿胀而混浊;2、高糖可以导致形成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于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3、高糖导致晶体内Ca2+浓度的升高及Ca2+ATP酶活性的抑制,破坏了晶体Ca2+稳态,加速白内障的发展。

目前,维生素K的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的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最近,来自印度的M.K.N.SaiVarsha等研究发现,维生素K1可以延缓糖尿病性白内障的进展和发生。

这个研究是以糖尿病大鼠为对象的动物实验。链脲霉素(streptozotocin,STZ)35mg/kg腹腔内注射制作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大鼠分为三组:GroupI:正常对照组;GroupII(未治疗组):只注射STZ;GroupIII(治疗组):STZ+维生素K1(维生素K15mg/kg,皮下注射,每周两次,持续三个月)。在造模成功后的第3、30、60、90天留取大鼠的血液、晶体,检测其中的葡萄糖、胰岛素、羟自由基、还原型谷胱甘肽、Ca2+ATP酶、山梨醇、AGEs、Ca2+、晶体维生素K1等检测,并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

结果:相对于未治疗组,维生素K1治疗组的大鼠在血糖、体重方面都更接近于正常对照组。胰岛素含量(48±2.90μU/ml)也明显高于未治疗组(31.23±1.35μU/ml)。

在白内障形成方面,78.6%未治疗组大鼠在实验末期出现白内障,而维生素K1治疗的大鼠均未出现白内障。组织病理学也支持这一结果:未治疗组大鼠表现出晶体退化、变性、空泡化等,均符合白内障的病理表现,治疗组大鼠的晶体组织学表现接近于正常组大鼠。

同时,治疗组大鼠晶体中的葡萄糖、山梨醇、AGEs含量相对于未治疗组明显减少。与氧化应激密切相关的羟自由基明显减少(II:0.271±0.01,III:0.147±0.002),还原型谷胱甘肽明显升高(II:0.422±0.03,III:0.623±0.06)。

在晶体内Ca2+稳态方面,未治疗组大鼠晶体内Ca2+水平(7.95±1.48)高于未治疗组(5.12±1.99),未治疗组的Ca2+ATP酶的活性明显低于治疗组。

本文的作者在既往的研究中,证实维生素K1可以通过抗氧化、抗炎作用增加胰岛Β细胞数量、保持功能,从而降低血糖,减缓糖尿病的进展。本文进一步证实,维生素K1可以在保护胰腺功能的同时,间接地保持晶体内Ca2+ATP酶的活性从而维持Ca2+的稳态,减缓甚至预防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生。

原文:

SaiVarshaMK,RamanT,ManikandanR.Inhibitionofdiabetic-cataractbyvitaminK1involvesmodulationofhyperglycemia-inducedalterationstolenscalciumhomeostasis.ExpEyeRes.2014Nov;128:73-82.

短评:

在我们的临床工作中常遇到糖尿病患者发生晶状体混浊形成白内障比普通的老年性白内障发生率要高,近几十年来通过动物实验及体外观察,对晶状体的糖代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已经确定糖尿病时血糖升高进入晶状体内的葡萄糖增多,已糖激酶被饱和及醛糖还原酶活化,将葡萄糖转化成山梨醇在晶状体内蓄积,使细胞内渗透压增高导致晶状体纤维吸水肿胀而混浊。上世纪80年代动物实验证明,通过药物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可以有效推迟糖性白内障的发生,并试途探寻药物来推迟或减慢人类糖尿病性白内障的行成。而vitK的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的作用近来受到关注,印度学者在实验动物研究发现vitK1可以缓解糖尿病性白内障的进展和发生,这一实验研究可望探寻糖尿病性白内障药物的治疗提供动物实验基础。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