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眼科频道 > 眼科疾病 > 青光眼 > 恶性青光眼黄斑及视盘周围脉络膜厚度观察

恶性青光眼黄斑及视盘周围脉络膜厚度观察

2019-05-05 来源:协和眼科咨询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恶性青光眼(malignantglaucoma,MG)是抗青光眼手术或其他内眼手术,尤其是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前房变浅甚至消失,眼压升高,包括滤过手术及缩瞳剂等一般抗青光眼治疗方法无效的一类青光眼。

恶性青光眼(malignantglaucoma,MG)是抗青光眼手术或其他内眼手术,尤其是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前房变浅甚至消失,眼压升高,包括滤过手术及缩瞳剂等一般抗青光眼治疗方法无效的一类青光眼。眼球小、短眼轴、前房浅、晶状体厚度大等眼部解剖异常是MG发生的危险因素。上述解剖异常同样也存在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中,但行滤过手术后发生MG的概率却仅为2-4%。因此除解剖因素外,一定还有其他的机制参与了MG的形成。Quigley等提出MG可能存在扩张的脉络膜,从而向前推挤玻璃体,使得原本狭小的前房更加拥挤不堪。为证实这一假说,中山眼科中心做了相关的回顾性研究,利用OCT-EDI技术进行脉络膜厚度的测量,从而对比分析MG患者脉络膜厚度的差异。

研究共设置三组:MG组(16例32只眼)、CPACG组(31例31只眼)及正常对照组(32例32只眼)。对各组黄斑中心凹周围及视盘周围脉络膜厚度进行测量和比较。黄斑区脉络膜厚度测量:分别测量距黄斑中心凹1、3mm处的颞侧、上方、鼻侧、下方脉络膜厚度作为相应部位的脉络膜厚度值(图1A,1B)。视盘周围脉络膜厚度测量:分别测量视盘颞侧、上方、鼻侧、下方脉络膜厚度值,取其平均值作为视盘周围平均脉络膜厚度(图1C)。

黄斑周围脉络膜厚度测量统计分析显示: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G组脉络膜厚度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而CPACG组又高于正常对照组(图3)。视盘周围脉络膜厚度测量,MG组脉络膜厚度明显高于另外两组,而CPACG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图4)。MG组MG眼与对侧非MG眼黄斑区、视盘周围脉络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同时测量了各组的眼轴长度、logMAR视力、眼压等,并对各组性别、年龄差异进行了分析。MG组16例患者,男女比1:3.33,平均年龄和眼轴长度都明显小于CPACG组和正常对照组。年轻女性、眼轴短的CPACG患者在接受抗青光眼手术后更容易诱发MG,与文献报道相符。

计算发现,MG眼中无论是黄斑周围、视盘周围,其平均脉络膜厚度比CPACG患眼分别增厚46.2%和36.7%。如此明显的脉络膜厚度增加,可能对玻璃体腔容积、压力都会造成一定影响。从而增加手术后MG发生的可能性。这一结论对于术前预测MG发生率及相关应对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样本量较小,且为短时间的回顾性研究,难以得出脉络膜厚度增加一定是MG发生的解剖基础的结论,因此尚需大样本、前瞻性的研究加以证实。

短评:

脉络膜厚度的测量已经持续火爆数年,研究的内容从高度近视、原发性闭角形青光眼等逐渐深入到Stargart病、黄斑孔、恶性青光眼等疾病。脉络膜厚度的测量一方面丰富了我们对某些疾病的认识,也开阔了我们临床研究的思维。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恶性青光眼,我们曾把目光局限在拥挤的前节,现在我们把眼球看作一个封闭的整体,发现以往被忽视的脉络膜也可能是挤占空间的元凶。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关于脉络膜厚度改变在青光眼发病中的作用仍无明确结论,还需更多研究来证明。但是我们可以努力尝试从新的角度看疾病,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