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眼科频道 > 眼科疾病 > 近视眼 > 眼镜度数配高配低都不好 合适最好!

眼镜度数配高配低都不好 合适最好!

2019-04-02 来源:视觉健康顾问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眼睛近视了,配一副合适的眼镜可以矫正,但如果配镜度数超过了眼睛本身的近视度,则会发生过矫。近视过矫会带来许多痛苦和危害,应当尽量避免。

近视过矫害处多

眼睛近视了,配一副合适的眼镜可以矫正,但如果配镜度数超过了眼睛本身的近视度,则会发生过矫。近视过矫会带来许多痛苦和危害,应当尽量避免。

近视过矫的主要危害

1.1过矫造成眼睛不适:一副合适的近视镜,可以将落在视网膜前面的物像,恰好后移到视网膜之上,这样才能矫正近视和提高视力。然而过矫的近视镜则可以把落在视网膜前面的物像后移到网膜的后面,造成了人为的远视状态,这时落在视网膜上的只是一个模糊的成像。但是,在我们的眼睛里,存在着一个完整的调节系统,依靠睫状肌的收缩,晶状体的膨胀,又可以将落到视网膜后面的物像前移到视网膜之上,这样仍然可以保持较好的视力(当然这种调节是有一定的限度的)。但如果长时间的过度调节,睫状肌长期处于紧张收缩和充血状态,进而发生调节痉挛,常会使眼睛感到憋胀、酸困、疲劳和疼痛,甚至导致头胀、头闷、头痛,少数人还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健忘、失眠等全身症状,犹如神经衰弱那样。不少孩子由于所配眼镜度数的不恰当,还造成学习成绩的下降。

1.2促进近视的发展:长期的调节紧张会发生调节痉挛,加之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双眼长期处于集合(双眼看近时间内移动)状态,眼外肌对眼球具有一定的压迫作用,会使眼压升高,久而久之,就会促使眼球壁扩张,眼轴延长,无疑将使近视度数增加。这一点,对于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危害更是明显。

因为过矫近视镜有这么多的危害,所以以往有人把它称为“有毒的透镜”。

近视过矫的预防

2.1儿童及青少年配镜,最好采用散瞳检影验光。散瞳可以使调节和调节痉挛消除,从而避免过矫。

2.2矫正视力不必要求过高:戴镜矫正视力一般不应超过1.0,而以0.8左右能看清上课时的黑板字为宜,千万不能一味地满足戴镜儿童自己的要求,他们往往希望戴镜的视力越清楚越好。

2.3把好试镜处方关:配镜前的试镜非常重要,一定要认真,要有充分的试戴时间,一般应超过半小时。试镜要做到“四看”和“多动”。“四看”即看远、看近、看天、看地;“多动”即戴上试镜片要走一走、动一动、上下台阶、活动活动,扭扭头部、适应适应,认真地体会和观察,直到确实没有感觉任何不适之后,再处方配镜。

2.4不要在市场上随意购买近视成品镜,因为市场上的成品镜往往都是双眼度数相等且没有散光的镜片,很难适合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容易发生不足或过矫。

近视儿童长期佩带欠矫眼镜的危害

近视欠矫是指佩带比应有度数低的眼镜,这样会使近视儿童的矫正视力低于正常(小于1.0)。儿童的双眼视功能尚不稳定,须有清晰的视觉及正确的用眼习惯来维持其功能稳定的发育。配戴欠矫的近视眼镜会让孩子不能得到清晰的视觉,从而视觉不能得到应有的发育,并且使其看近时用比正常少的调节力及集合力,长此以往会造成其双眼视功能下降,并引发视疲劳,近视增长加快等问题。

配欠矫度数的眼镜能减缓近视增加吗

近年来,文化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近视的发病率也不断增高。据估计,到2020年,近视将影响25亿人,近视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视觉2020”行动中,要求改善消除的五类眼病之一。

大量调查资料显示近视在学龄儿童中呈高患病率状态,而我国青少年近视处在国际第二位高发。矫治近视最安全可靠的方法仍是及时配戴合适的矫正眼镜。家长在给儿童配镜过程中,常在度数足矫或欠矫(眼镜度数与事实相符或配小于真实度数的眼镜)的问题上产生疑问。选择哪种方式配戴眼镜,如何能控制近视的增长速度,不仅是家长关心的问题,更是每一位视光师在工作中面临的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在中国,验光师过去给近视儿童验配时,验光时给予浅一些度数,即欠矫处方,他们认为与全矫度数相比较,欠矫的眼镜更容易被近视儿童和家长接受,近视的度数似乎与以往相比能涨幅小一些,近年看来该观点并没有统计学上的支持而且从近视理论上看更容易导致近视加深。

近视的离焦假说认为视网膜模糊像会刺激眼球产生某些调控眼球生长的因子,继而使眼轴不恰当增长,失去与眼球屈光力协调匹配的精确性,导致近视发生发展。欠矫后的眼睛,其视网膜上成的也是模糊像,因此符合离焦假说。

通过以往研究显示,双眼视对近视的进展有一定的影响,眼位正常与外隐斜的近视儿童配戴足矫的眼镜度数增长速度更缓慢,而内隐斜的儿童无此效果。

青少年近视应得到及时、恰当的矫正,如遇试镜不适而低矫配镜者,也应尽快(2~3个月)把矫正眼镜调整到正常视力,以免因欠矫而产生对眼屈光度和眼位的不良影响。视光师一定要说服多数家长,改变其“近视度数会越戴越加深”的错误观点,为保护青少年视力尽职、尽责。

因而,对于近视且伴有外隐斜的儿童,天津市眼科医院验光配镜中心建议全矫配镜,这样在保证清晰视力的同时,又控制了外斜的眼位不再继续增大;无斜位的儿童建议全矫配镜,视物清晰且度数增长较戴欠矫眼镜增长更缓慢;而对于伴有内斜视的儿童,建议根据眼位可适当欠矫配镜,改善内斜视。

近视儿童配镜的时候,视光师不仅要精确的屈光矫正度数,更要关注其视功能情况,尤其是眼位。选择合适的屈光矫正处方,可以有效地减缓其近视度数的快速增长,这不仅体现了视光师的优秀专业技能,也给予了家长想要孩子近视得到控制的希望。

儿童近视配镜足矫好还是欠矫好?

很多家长在给孩子配镜过程中,常在度数到底是足矫(最佳度数)或欠矫(低于最佳度数)的问题上经常产生疑问。选择哪种方式配戴眼镜,如何能减缓近视的增长速度,成为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为了解除家长的困扰,天津市眼科医院验光配镜中心特针对足矫儿童和欠矫儿童进行了观察实验。

天津市眼科医院验光配镜中心选取2010年~2011年来配镜中心验光配镜的儿童135例,270只眼,其中,欠矫组70例140只眼,足矫组65例130只眼,进行观察。配镜一年后,欠矫组度数变化值为-0.67±0.15D,足矫组度数变化值为-0.43±0.21D。结果显示,欠矫能更快加深儿童的近视增长速度。

在中国,过去很多眼科医生给近视儿童验配时,给予浅一些度数,即欠矫处方,这种处理方法的依据是Tokoro&Kabe的一项研究(1965),他们认为与全矫相比较,近视的平均进展速度在欠矫组相对低一些,但是该研究的结果在统计学上并不完全一致,近来在Chung等地一项研究中(2002)欠矫儿童的近视进展速度增快,因此,应该合理地调整近视眼远用处方,避免欠矫。

特此,天津市眼科医院验光配镜中心提醒广大家长,孩子们只有配戴合适的屈光矫正眼镜才能减缓近视度数的快速增长,特别是对于发育期的青少年,欠矫不是最佳的选择,应结合眼轴等眼睛相关检查结果综合考虑得出最合适的处方。

如何界定足矫、欠矫还是过矫

1.红绿对比:

双色对比在验光当中的作用,是用于确定屈光状态的性质,精确调整球镜度数。使用的原理是利用不同颜色的波长不同,造成的折射率不同,引起的在同一光学系统中,不同颜色光线的光学焦点位置不同这一原理。见(图2)

图中点a为光学系统的实际焦点,在眼屈光系统中我们可以将a看成是视网膜黄斑中心凹的位置,A为光学系统的焦平面。不同波长的光线有着不同的颜色特征和不同的折射率,因此他们的成像焦点也会存在差异。光学系统的光学焦点位置是以中间波段的黄色光线的成像焦点为标准。波长大于黄色的光线的焦点位置要大于标准成像位置,即波长越长焦距也就越长。而波长小于黄色的光线的焦点位置要小于标准成像位置,即波长越短焦距也就越短。(图3)中a为标准黄色光线的焦点位置,b为绿色光线的成像位置,c为红色光线的成像位置,我们不难发现红色和绿色的焦点位置正好在黄色光线焦点的两侧。如果我们将光学系统O看做眼屈光系统,而a看成是正常的视网膜黄斑中心凹,那么红色光线和绿色光线由于波长不同它们之间的折射率存在差异。由于红色光线波长长,折射率低,焦点长。因此,经过光学系统后的成像焦点于视网膜后方。而绿色光线的波长短,折射率高,焦点短。因此,经过光学系统后成像焦点于视网膜的前方,见(图2)。

如果黄光的焦点位置向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前移动,那么红光和绿光的焦点位置也同时向同方向做同步的移动,此时绿色呈远离视网膜黄斑中心凹的运动趋势,而红光则成靠近视网膜黄斑中心凹的趋势。当红色光线的焦点接近或者正好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上时,绿色正好远离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因此红色的清晰度会高于绿色。反之,则是绿色的清晰度高于红色。

正是利用这一光学原理,通过红绿对比(图3)进行球镜的精调。如果红色清楚说明近视矫正不足,远视矫正过度,需调整至红绿等清。反之绿色清楚,则远视矫正不足,近视矫正过度,需调整至红绿等清。当红绿色的清晰度相等时则正矫或称足矫。

2.交叉十字线

远用交叉十字线配合±0.50的交叉圆柱镜使用,红点(负轴)方向放在垂直方向上,其作用是精确调整球镜度数。

其实这个方法与红绿对比的光学道理是一样的,只是方式不同。红绿对比

是利用不同频率光线的折射率不同,所引起的焦点位置不同,人为的将成像分为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前和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后的等距位置。而交叉十字线的精调,则是利用了±0.50的交叉圆柱镜,将两个方向的屈光状态做了人为的改变。见(图5)我们从图中可以看到,由于在垂直方向上是+0.50,而在水平方向上是-0.50。因此,如果在正视眼前放置交叉圆柱镜时,人为的将正视眼的垂直方向变成了-0.50的人工近视状态,而在水平方向上则变成了+0.50的人工远视状态。此时两个方向的成像位置正好被等量的分配到视网膜黄斑中心凹的前后位置。因此在观察交叉十字线(图4)中的横竖线线时,最小弥散圈的位置正好落在黄斑中心凹处,所以横竖线的清晰度是相同的。如果是近视矫正不足远视矫正过度的情况则最小弥散圈的位置向视网膜黄斑中心凹的前方移动,后焦线会向靠近视网膜方向移动,而前焦线则远离视网膜黄斑中心凹,此时表现为竖线清晰。如果最小弥散圈的位置向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后移动时,则前焦线向靠近视网膜黄斑中心凹的方向移动,而后焦线则远离视网膜黄斑中心凹,此时表现为横线清楚,此时的屈光状态是远视矫正不足,近视矫正过度。

所以,在使用当使用交叉十字线时,如果横竖清晰度相同,说明此时的屈光状态为正矫或足矫,此时的光学系统的成像位置正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处。如果竖线清楚,则说明此时光学系统的成像位置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前,为近视矫正不足或远视矫正过度。而横线清楚时的成像位置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后,为近视矫正过度或远视矫正不足。

3.加减±0.50球镜法:

我们知道,成像正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时的视力,且黄斑中心视力为最佳视力。因此,当达到黄斑中心视力后,无论做什么样的努力,视力不会再得到提高。假设在调节完全静止的状态下,处于黄斑中心视力时我们无论是增加负球镜度还是增加正球镜度,都会由于成像位置离开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处而导致视力的下降。但是在通常的情况下由于调节的参与则会出现不同的情况。我们可以利用视觉的变化,来判断矫正的情况。

当成像位置到达视网膜黄斑中心凹时,视力也已经达到黄斑中心视力,如果增加+0.50球镜时,由于成像位置会向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前移动,且晶体无法产生负向的调节,因此视力一定会随之下降。但是如果增加-0.50球镜时,则焦点的成像位置会向视网膜黄斑中心凹的后方,此时由于调节的参与,会出现两种不同的视觉变化。一种是由于轻度的过矫产生了轻度的调节,因此视觉的清晰度并没有因为增加了-0.50的球镜而改变。第二种情况则由于调节的不足,无法产生调节,因此在增加了-0.50的球镜后视力也表现为下降。

所以,在增加±0.50的球镜后我们可以通过视觉的变化来判断矫正的状况。

当加减±0.50的球镜后视力都表现为下降的趋势,说明此时为正矫或足矫。

当增加+0.50球镜时,视力下降,而增加-0.50球镜时视力保持不变,说明有调节的参与,此时已经达到最佳的视力状态,所以也是正矫或足矫状态。

当增加+0.50球镜时视力没有下降,甚至是提高,而增加-0.50时视力反而降低说明近视过矫,远视欠矫。不过也有可能无论增加+0.50还是-0.50的球镜时,由于调节的作用视力并没有下降,此时也是近视过矫,远视欠矫的状况。

当增加+0.50球镜时,视力下降,而增加-0.50时视力上升,则说明近视矫正不足,远视矫正过度。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