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眼科频道 > 眼科疾病 > 近视眼 > 做了近视筛查就能保证万无一失吗?

做了近视筛查就能保证万无一失吗?

2019-02-25 来源:睛灵果果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自国家提出关注青少年视力健康后,社会各界纷纷响应号召。这不,各类相关机构开始陆续带着视力表灯箱等设备按国家要求在学校做筛查,没几天,就有家长拿到学校的通知书,筛查结果表明自家孩子近视了!家长们看着一纸通知书不知所措,孩子这么小就近视了,以后该怎么办?

筛查结果显示近视或是视力正常就真的能确定视力正常与否吗?在此告诉大家答案是否定的。筛查只是找出"可疑近视"的人群,并且会存在某些误差,要想确诊,还需要家长带孩子做进一步检查确诊。具体是怎么样的?和小编一起来看吧~

儿童正常视力下限和年龄相关

人眼的视力发育随年龄增加逐步提高。根据最新的儿童弱视临床诊疗指南,儿童正常视力下限是:3岁0.4,4岁0.5,5岁0.6,

如果按《规范》中的标准给学龄前儿童做检查就会出现可能是正常视力却被筛查出近视的情况。

比如:非睫状肌麻痹下电脑验光-1.00D(因为没有做睫状肌麻痹,有调节参与,电脑验光可能会出现近视化漂移),而视力0.6(可能其正常视力就是0.6)。即,正常眼睛被近视筛查出来。

斜轴散光、逆规散光的影响

斜轴散光、逆规散光对视力影响比较大,需要进行矫正,但如果只看等效球镜度可能达不到近视筛查的标准。

比如一7岁儿童非睫状肌麻痹下电脑验光:-1.00DCⅹ40(等效球镜度为-1.00/2=-0.50D),裸眼视力0.5。这样的情况,裸视视力差,等效球镜度-0.50D,其实这种情况需要佩戴配镜,但可能因为没被筛查出来,家长对此会掉以轻心。

"视力训练"对筛查结果的影响

视力是主观心理物理学的检查,通过训练可以部分提高裸眼视力,所以现在社会上有很多"视力训练"机构,儿童可以通过视力训练提高裸眼视力,但是屈光度却不会改变。这样会影响近视筛查的结果。

比如一个轻度近视的儿童,原来-0.75D近视,裸眼视力0.5,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视力提高到1.0,但屈光度还是-0.75D。这样近视的儿童就被"漏筛"了。如果这一些做过"视力训练"的儿童很多,还会造成总体的近视患病率下降的假象。

远视性弱视不会被筛查出来

按《规范》的标准,远视性弱视的儿童不会被筛查出来。这部分儿童比例不大(约2%~3%),但却是最需要关注重视和进一步检查的人群。

毕竟筛查不是确诊,所以,当拿到近视筛查报告通知是"阳性"的结果时,家长要做的事情是:

到专业的眼科机构检查确认是否"确诊近视"。具体可以通过屈光检查和视功能检查确认眼睛的屈光状态,必要时需要做睫状肌麻痹验光。

视力差不一定就是近视,也有可能是远视、散光、弱视,甚至有眼部器质性病变等可能,当发现筛查有问题后要及时检查及时处理。

即使真的近视,也不一定需要配镜。比如低龄儿童(3岁以下)的近视,需要达到一定的近视量(300度以上)后才建议配镜。

建立儿童屈光发育档案,包括:睫状肌麻痹验光、角膜曲率、眼轴、眼压、眼位的检查。能对儿童近视做确诊,对是否需要配镜,如何配镜,配什么镜做进一步的准确判断。

小结

没有被近视筛查出来的儿童,也是有可能是近视,或者是其他情况(远视)需要配镜的。

筛查有一定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筛查只是找到了"可疑近视"的人群,家长还需要带孩子进一步检查确诊。

"筛查"只是在某时间做的"横断面"调查,而屈光发育档案是对儿童屈光状态的长期追踪,所以建立屈光发育档案是最好的方法。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