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A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检查手段,能够显示黄斑区毛细血管的结构,同时对黄斑血流密度进行量化分析。本文作者通过分析脉络膜痣和脉络膜黑色素瘤在OCTA上的不同特点,将两种疾病加以鉴别。
本文纳入了70例脉络膜痣和36例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并对其进行OCTA的检查,回顾性对比分析患眼以及对侧眼,测量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表层(sFAZ)和深层(dFAZ)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以及表层(sCVD)和深层(dCVD)毛细血管密度(CVD)。
研究结果表示:
脉络膜痣患眼和对侧眼的CMT没有统计学差异(P=0.51–0.89),而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的患眼和对侧眼的CMT有明显统计学差异(322 vs. 259 μm, P < 0.0001)且在4个旁中心凹区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P <0.0001–P = 0.0009) 。脉络膜痣患眼和对侧眼的FAZ(表层sFAZ 0.238 vs. 0.232 mm2, P = 0.72,深层dFAZ 0.284 vs. 0.271 mm2, P = 0.48)没有统计学差异;脉络膜黑色素瘤患眼和对侧眼的sFAZ和dFAZ均无统计学差异(0.249 vs. 0.260 mm2, P = 0.73;0.377 vs. 0.285 mm2, P = 0.06)。作者进一步的研究指出脉络膜黑色素瘤的位置对于FAZ的大小是有影响的,12例位于黄斑区的脉络膜黑色素瘤的dFAZ在患眼明显大于对侧眼(0.530 vs. 0.252 mm2, P = 0.012),24例黄斑区外的脉络膜黑色素瘤的dFAZ则无统计学差异(0.300 vs. 0.285 mm2, P = 0.75 )。
该研究发现,脉络膜痣患者患眼和对侧眼的表层(54% vs.53.9%,P = 0.81)和深层(60% vs.59.4%,P = 0.19)的CVD没有统计学差异。脉络膜黑色素瘤的患者患眼的表层(50.5% vs. 53.1%,P = 0.006)和深层(56.6%比59.8%,P = 0.0003)CVD较对侧眼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于同一个体双眼CVD通常是对称的,作者将同一患者双眼CVD差异大于2%定义为不正常。对此作者进行了卡方检验,发现11%的脉络膜痣患者以及58%的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深层CVD较对侧眼降低大于2%。同时,作者发现SRF对CVD的降低也有影响。
最终,作者认为:脉络膜痣的CMT,FAZ以及CVD较对侧眼没有变化;但脉络膜黑色素瘤较对侧眼相比CMT增厚,FAZ扩大,伴有CVD的下降。OCTA是鉴别脉络膜痣与黑色素瘤的一个有用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