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视网膜脱离?
如果把我们的眼睛比作相机,那视网膜就相当于底片,相机的底片可以有很多张,同理,我们的视网膜也是有两层的,当我们出生时,发育成熟的视网膜——外层为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内层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两层之间有一潜在间隙,我们说的视网膜脱离就是在这个间隙,色素上皮层与神经上皮层分离。
为什么会出现视网膜脱离?
根据发病原因的不同,我们把视网膜脱离分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及非孔源性两类。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为例:
玻璃体就像是一个充满了凝胶的透明房间,随着年龄增大,水分慢慢增多,胶状成分慢慢减少,这个过程称为玻璃体的液化,老年人进一步玻璃体液化会减弱玻璃体的黏附性,导致玻璃体和视网膜的分离,称为玻璃体后脱离。老年人会因为持续的玻璃体后脱离和牵拉,在视网膜上形成裂孔,在裂孔形成后,液化的玻璃体便会像水流一样通过裂孔进入内侧的神经上皮视网膜下,打个比方,就像是家里的“墙纸”和“墙体”受潮分离,视网膜的色素上皮层与神经上皮层便出现分离。
视网膜脱离的高危人群
其次是高度近视人群,由于高度近视使得眼球变长,视网膜被拉扯变薄,更容易出现裂孔。
再来是眼外伤人群,运动造成外力作用于眼球,使得眼球震动,尤其眼球钝挫伤后,尽管眼球壁能顺应外力,但玻璃体不行,此时玻璃体基底部透过外力牵拉,与内侧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分开,液化的玻璃体容易通过视网膜裂孔进到缝隙内,出现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脱离了该咋办?
视网膜作为我们眼球相机的底片发挥着感光成像的重要功能,当相机的底片被抽走,“就像是上帝在我眼前遮住了帘忘了掀开”,因此,视网膜脱离是严重影响我们视功能的眼病,一旦发生视网膜脱离,一般都要手术治疗,通过特殊的手术操作,在眼睛内填充空气或硅油,注入的气体或硅油在裂孔处从玻璃体腔向眼球壁推压,借其表面张力使裂孔处视网膜粘附,顶压裂孔,将裂孔封闭,达到视网膜复位的目的。而术后视力恢复效果则取决于视网膜上黄斑部位是否脱离,以及视网膜脱离的时间,因此,尽早手术对于视力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做完手术后应该注意什么呢?
1、根据视网膜脱离中裂孔的方向,术后病人应遵医嘱采取特殊体位。
2、手术当天需要包眼,保持术眼和眼包的清洁,避免眼包湿水和松脱,不可以自行拆开眼包。
3、出院后保持眼部清洁,避免脏水流入眼睛,不慎有脏水入眼时,及时用抗生素眼药水点眼,避免术后感染。
4、术后3~6个月应保护好眼睛,避免碰撞眼部、头部,避免剧烈运动。
5、复诊:出院后一周左右根据主诊教授,预约时间在门诊复查。
基于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乖乖睡觉”的特点,小编在这里特别对“网友”们温馨提示:关于特殊体位,有好些话要跟大家说····
特殊体位该怎么做?
由于眼内填充物空气或硅油的物理特性——密度比玻璃体腔内液体低,因此眼内填充物需要借助“网友”自身特殊的体位,以达到用空气或硅油上浮的力量把裂孔堵住,支撑视网膜的目的。根据视网膜脱离中裂孔的方向,术后病人所选取的体位主要有:面朝下体位、半靠位、侧卧位。
1、面朝下体位
这个体位要求“网友”坐、立、卧时面部平面与地平面平行。
TIPS:
①坐时可单纯面向下,保持与地面平行,或借助于桌子,双手交叠手心朝下置于桌面,额头贴住手背,保持面部与地面平行。
②单纯站立时保持面部与地面平行,行走时低头即可,注意行走安全。
③卧于床上休息时,可借助U形枕,腹部垫枕,将额头置于U形枕上,面朝下;或腹部垫枕,双手交叠,额头置于手背。
④在坚持面向下体位过程中,可以交替更换以上三种姿势。
2、半靠位
头部纵轴线与地平面成一定角度,根据病情配合头部向左或右倾斜。
TIPS:
在家坚持半靠位时,可借助于椅背、墙面或在背部垫枕头。
3、侧卧位
身体纵轴线平行于地面,侧卧于左边或右边,根据病情配合垫枕头或不垫。
坚持特殊体位该注意啥?
1、坚持的体位方式及时间,“网友”们因人而异,遵从医护人员的嘱咐是最正确的选择。
2、在坚持特殊体位期间尽量避免仰卧位,这是因为仰睡时气体或硅油上浮,导致气体或硅油进入前房,阻碍了房水循环,导致眼压升高,引起疼痛。
3、对于需要长时间坚持特殊体位的“网友”,可给予按摩放松肌肉,或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疲劳。
4、长时间特殊体位后起身活动时,需要慢慢起身,以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产生头晕而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