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科普 | 得了弱视,该如何治疗呢?
摘要:弱视是儿童发育过程中常见的眼病,我国儿童弱视的发病率为3%-4%,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保守估计全国弱视儿童约有1000多万。
弱视是儿童发育过程中常见的眼病,我国儿童弱视的发病率为3%-4%,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保守估计全国弱视儿童约有1000多万。
在小儿眼科和视光门诊工作了那么久,
遇到家长问最多的问题是:
感谢现在广大眼科同僚的科普宣传,
家长对孩子近视的防控意识
已经达到了几乎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是,当我对一个弱视患儿的家长说
“对不起,你的孩子是弱视。。。”
很多家长都一脸茫然的看着我,仿佛在问:
“弱视是什么?好吃吗?”
殊不知弱视有可能已经早早地在背后
悄悄盯上了我们的宝宝
NO.1什么是弱视?
书上说
(很厚很权威的书)
弱视是眼球在没有器质性病变的前提下,
或者双眼矫正视力差距两行及以上
继续茫然?
没关系,待杨医生来给你解读一下
首先,先了解两个概念
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
裸眼视力:不戴眼镜下测的视力
矫正视力:戴眼镜时测的视力
(那位戴隐形眼镜的,你也算,别想蒙混过关)
近视、散光、中高度远视的患者,裸眼视力会差
但佩戴眼镜后,可以看的很清楚
(眼镜君:还你一个清晰的世界,你值得拥有)
但是弱视患者
不仅裸眼视力差,
即使戴上眼镜也看不清
(眼镜君:这个锅我不背)
好在,弱视患者视力虽差,他们的眼睛是没有明显器质性病变的。也就是说,眼睛里的“零件”比如:角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等等都是完好的。
那么问题来了
“零件”都是好的,咋还是看不清呢?
NO.2弱视形成的原因
首先,我们得知道
人眼,是怎么看清东西的?
当我们在“看”物体的时候,物体上的反射光线
1.通过眼的屈光系统(类似于照相机镜头),折射对焦到视网膜(类似于照相机底片)上;
2.光线对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精准的刺激;
3.感光细胞把这些刺激翻译成信号,传输到我们的大脑;
4.大脑再将信号翻译成图像;
然而,咱们刚刚出生时,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和大脑,处理光刺激和信号翻译的能力很弱
(娃:我妈肚子里很黑,怪我喽?)
这个时候,需要不停的给它们精确的光学刺激来帮助它们更好的发育和训练协调配合工作。
(好好地打怪练级吧!)
但是,如果在出生后,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光线没有精准地折射到视网膜上,感光细胞得不到刺激,那么它们的信号识别能力、传输能力、连带的大脑的信号翻译能力皆无法得到锻炼。
从而几乎一直停滞在非常初级的水平,那么这个时候就算给他们戴眼镜调准光刺激后,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还是没有办法正确识别处理光刺激信号。
而大脑也不能有效的翻译这些信号,导致我们看不清楚,这就形成了弱视~~~~~~~~
一般弱视的病人戴镜视力都很差,甚至有些重度弱视的患者视力只有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