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眼科频道 > 眼科知识 > 症状 > 顺势而动——SD-OCT揭示眼压变化对视盘旁RPE形态的影响

顺势而动——SD-OCT揭示眼压变化对视盘旁RPE形态的影响

2018-07-19 来源:协和眼科资讯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视盘旁萎缩弧(Peripapillaryatrophy)是临床中常见的眼部体征,按照病变性质不同可分为α区与β区,后者介于视盘和α区之间,表现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及RPE层的萎缩,可见到脉络膜大血管和巩膜。如果说视盘旁RPE覆盖的Bruch’s膜区域大小决定了β区的大小,那么眼压的改变是否会影响视盘旁RPE的变化?眼压的升高也许是促进β区形成及发展的机制之一?

 视盘旁萎缩弧(Peripapillaryatrophy)是临床中常见的眼部体征,按照病变性质不同可分为α区与β区,后者介于视盘和α区之间,表现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及RPE层的萎缩,可见到脉络膜大血管和巩膜。目前已有研究发现,青光眼与β区的出现密切相关,青光眼患者比正常人更容易出现β区,并且面积更大些。如果说视盘旁RPE覆盖的Bruch’s膜区域大小决定了β区的大小,那么眼压的改变是否会影响视盘旁RPE的变化?眼压的升高也许是促进β区形成及发展的机制之一?

 
为了解决这些疑问,来自中国的学者给出了他们的答案。YaXingWang等学者选取了暗室俯卧实验后眼压升高>15mmHg的14例患者(19只眼)做为实验组,暗室俯卧实验眼压升高2~4mmHg的21例患者(26只眼)做为对照组。两组分别于暗室俯卧前及后5分钟进行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domainopticalcoherenttomography,SD-OCT),观察眼压升高前后视盘旁RPE的形态变化。两组间年龄、性别、眼轴长度、中央角膜厚度及前房深度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该研究的结果十分有趣,YaXingWang等发现实验组中18只眼(95%)在眼压升高前后视盘周边Bruch’s膜旁RPE止端的形态发生了变化,包括:RPE止端的弯曲折叠、RPE止端的离心性滑动或二者皆有(图1)。这些改变多见于视盘旁颞侧,鼻侧及鼻颞两侧同时存在者较少,视盘上下则无改变。相应眼底红外照相上可以看到萎缩弧出现了微妙的变化——β区增大了!另外,实验组7例患者在暗室俯卧实验后一天再次进行SD-OCT检查时,发现RPE止端再次向视盘方向舒展,正常的RPE结构悄悄回归了!
 
图1暗示俯卧实验眼压升高前(13mmHg)后(47mmHg)视乳头旁区域的形态改变。(A)眼底视乳头红外照相;(B)-(C)眼压升高后,RPE止端弯曲折叠、离心性滑动。
 
图2眼底视乳头红外照相。(A1-2)-(B1-2)暗室俯卧实验眼压升高后β区横向面积稍有增大。
 
图3RPE止端的动态变化。(A)眼底视乳头红外照相;(B)-(C)眼压降低前后RPE止端的变化。
 
随着短时间内眼压的变化,视盘旁RPE止端的结构出现了动态的改变,相对应的β区面积也发生了变化。这一结果提示视盘旁β区的发生发展与眼压升高有关,同时该研究的学者们推测,眼压升高所造成的RPE止端离心性运动与视乳头盘沿组织变薄造成的拉力相关。另有研究提示,青光眼造成的盘沿丢失和视盘旁β区的扩大取决于它们与筛板内中心血管弓的距离,距离越远,损害越大,那么视盘旁RPE止端的变化是否受此因素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正文图片均来自原文)

原文:
 
YaXingWang,MD,RanJiang,MD,NingLiWang,MD,LiangXu,MD,JostB.Jonas,MD.AcutePeripapillaryRetinalPigmentEpitheliumChangesAssociatedwithAcuteIntraocularPressureElevation.Ophthalmology2015;122:2022-2028.
 
短评:
 
视乳头及乳头旁萎缩区一直是青光眼研究的焦点。以往人们对于这些结构的认识都来自摘除眼球的组织化学病理研究,受标本来源困难,切片连续性及组织固定破坏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随着SD-OCT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人们可以进行无创的活体研究,对视乳头及乳头旁萎缩区又有了更深的认识。
 
同仁医院的研究者对暗室俯卧实验后眼压升高>15mmHg的眼进行SD-OCT检查,发现在眼压升高前后视盘周边Bruch’s膜旁RPE止端的形态发生了变化,包括:RPE止端的弯曲折叠、RPE止端的离心性滑动;相应眼底红外照相上可以看到视乳头旁萎缩的β区有所增大!而暗室俯卧实验后一天再次进行SD-OCT检查,发现RPE止端再次向视盘方向舒展,恢复正常的RPE和Bruch膜的相对位置。
 
这项研究非常有意义,设计也很巧妙,采用了激发试验诱导眼压的升高,直接观察到眼压对于RPE的影响,证实了青光眼的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并且指出短时间的压力影响是可逆的过程。
 
但是本研究纳入的都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存在一定的解剖特征,这种高眼压状态的影响不能轻易推广到开角型青光眼甚至正常眼压性青光眼,而乳头旁萎缩的β区和各种类型的青光眼都相关,因此确切的β的形成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更大规模的研究。其次,临床的β区和真正病理解剖的β区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病理解剖上的β区还应该包括γ区,β区和Δ区,其中γ区和Δ区与眼球拉长有关,如果能够更深入的分析,将有助于鉴别高度近视和青光眼,会有非常大的临床意义。最后,青光眼是一种多因素疾病,血流也有很大的作用,而本研究是一种形态学研究,如果能够进一步了解高眼压状态下乳头旁脉络膜血流的变化,了解RPE损伤和脉络膜毛细血管闭锁的关系,也会非常有帮助。
 
这项研究的设计和实施有许多是临床研究可以借鉴的,有助于进一步认识青光眼的病理机制。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