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眼科频道 > 眼科知识 > 预防 > 多模式影像:揭秘“暗黑”中的真相

多模式影像:揭秘“暗黑”中的真相

2018-07-18 来源:协和眼科资讯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区分引起RPE萎缩的不同疾病如Stargardt病(STGD)和地图样萎缩(GA),ICGA中则可以显示病变区域中脉络膜血管的病变,从而提供更多诊断线索。OCTA可以分层显示眼底由浅入深不同层次的血流情况,那么它在RPE萎缩、脉络膜病变的辨识中又表现如何呢?
随着近几年眼底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快速发展,我们已经可以从诸多不同侧面了解眼底不同层次、不同部位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变化,如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眼底自发荧光(FAF)、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近几年异军突起的新秀血管成像OCT(OCTA),多种影像检查互相结合、补充,使得我们对诸多眼底疾病的发病部位、病理改变等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例如RPE萎缩及脉络膜病变在不同眼底影像中有不同表现,FAF可显示RPE萎缩的范围,表现为低荧光“暗黑”病灶,但其中细微改变却难以显示,因此难以区分引起RPE萎缩的不同疾病如Stargardt病(STGD)和地图样萎缩(GA),ICGA中则可以显示病变区域中脉络膜血管的病变,从而提供更多诊断线索。OCTA可以分层显示眼底由浅入深不同层次的血流情况,那么它在RPE萎缩、脉络膜病变的辨识中又表现如何呢?
 
近期有研究对STGD和GA患者RPE萎缩的“暗黑”区域中不同影像特点进行了分析归纳。研究共纳入GA和STGD各20只眼(GA14例,STGD10例),所有患者均行全面眼科检查,影像学方面行FAF、FFA、ICGA、EDI-OCT、OCTA检查。结果(图1)不论GA还是STGD在FAF中均为低荧光,FFA中,GA表现为高荧光,而STGD则多表现为低荧光,且90%会在萎缩区域边缘形成高荧光环,65%可有脉络膜湮没征。ICGA晚期“黑色萎缩”区可出现于20%的GA及全部STGD患者中,且其周围同样有一圈高荧光环。OCTA中,80%的GA患者可在萎缩病灶内见到脉络膜毛细血管,但STGD患者中脉络膜毛细血管则出现在病灶和正常组织的过度区域,病灶范围内仅遗留脉络膜大血管。OCTA显示的STGD病灶中脉络膜毛细血管的严重受损,才有了ICGA晚期的低荧光表现,病灶周围的高荧光环则是由于RPE萎缩,但残留脉络膜毛细血管所致。(图2、3、4)
 
图1STGD和GA在不同影像检查中的不同征象。
 
图2继发于GA的RPE萎缩:OCTA(A)可见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稀疏,红色标示区域为RPE萎缩边缘;FAF(B);FFA(C)早期可见残留的脉络膜血管小叶;ICGA晚期不出现低荧光的“暗黑”萎缩区。
 
图3继发于STGD的RPE萎缩:OCTA(A)病灶区域内几乎无脉络膜毛细血管,仅残留大血管,而病灶范围之外毛细血管密度正常;FAF(B);FFA(C)早期及ICGA(D)晚期的荧光环可以作为区分其与GA的影像征象
 
图4STGD患者病灶过渡区域脉络膜毛细血管:OCTA、ICGA、FAF
 
根据以上结果,作者认为STGD患者RPE细胞凋亡继而出现了脉络膜毛细血管退化,而GA患者由于病灶中仍残存RPE细胞,因此也遗留密度降低但并不完全消失的脉络膜毛细血管(图5)。总之多种影像检查结合,更为全面的揭示其病理生理变化,相同“暗黑”下的不同真相也得以揭开,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新思路。
 
图5STGD(左)及GA(右)中RPE病灶边缘病理变化示意图。FAF(A、E),ICGA晚期(B、F)病灶边缘过渡区ICGA晚期(C、G)及OCTA(D、H)
 
(本文图表均摘自原文)
 
原文:
 
PellegriniM,AcquistapaceA,OldaniM,etal.DarkAtrophy:An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AngiographyStudy.Ophthalmology.2016Sep;123(9):1879-86.

点评:
 
FAF是一种有效而又无创的可观察RPE代谢情况的成像技术,已成为确认视网膜或脉络膜疾病所导致的RPE萎缩范围的金标准,并可监测其进展,但对发病机制的研究却无明显助益,通常需要联合其他成像技术,如ICGA、FFA等。2012年曾有研究报道了地图样萎缩(GA)及Stargardt病(STGD)晚期ICGA的特征,并将RPE萎缩导致的晚期低荧光定义为“黑暗萎缩”,认为其与脉络膜毛细血管的早期损伤有关,可用于这些疾病的早期诊断。尽管FA和ICGA分别是研究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系统的金标准,但两者均不能显示深层微血管毛细血管复合物,并且有创。而OCTA作为近年出现的新技术,实现了对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结构的无创及快速评估,并可显示包括脉络膜毛细血管在内的微血管结构。
 
本文首次研究了AMD及STGD继发黄斑萎缩患者的OCTA特征,同时进行了FFA、ICGA、FAF及EDI-OCT的检查,证实了2012年的研究关于黑暗萎缩发生机制的观点——萎缩区内脉络膜毛细血管严重受损甚至消失。在STGD中,萎缩区RPE细胞完全退化,不需要血液供应及脉络膜毛细血管,Sattler层也随后消失;萎缩区边缘残留的脉络膜毛细血管间接证明了这一发病过程,并与ICGA低荧光边缘的高荧光环相对应。在GA中,脉络膜毛细血管和Sattler层密度降低但并未消失,与组织病理学所发现的萎缩区内RPE细胞残留相一致。因此,OCTA对于黄斑萎缩性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工具,可评估脉络膜毛细血管的状态,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助于制订新的治疗策略。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