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中异常的注视性眼球运动
摘要:注视性眼球运动是当眼球注视目标时产生的一种我们察觉不到的频繁而有规律的微小运动,这种运动包括微扫视、漂移和颤动。共轭运动是无论双眼向哪个方向注视,双眼视轴均互相平行,且运动量相等。已知斜视患者有非共轭性的水平扫视运动,研究发现微扫视的产生和大的扫视运动具有共同的神经机制。
注视性眼球运动是当眼球注视目标时产生的一种我们察觉不到的频繁而有规律的微小运动,这种运动包括微扫视、漂移和颤动。共轭运动是无论双眼向哪个方向注视,双眼视轴均互相平行,且运动量相等。已知斜视患者有非共轭性的水平扫视运动,研究发现微扫视的产生和大的扫视运动具有共同的神经机制
该研究采用Eyelink-1000高分辨率视频眼动跟踪器对受试者双眼分别进行注视性眼球运动和扫视运动记录。所有受试者均在暗室内接受检查,头部由下颌托支撑,双眼离正前方液晶显示屏显示视标的距离为5
5cm,在单眼注视条件下,令其注视眼前屏幕中央一个直径为0.5°视角的红色圆形视标,记录时间为45s,此过程中受试者应能保持稳定注视。每次测试前,受测试眼均进行校正。他们记录了双眼眼位,测量了第一眼位(0°)时的注视及&plu
smn;5°,±10°和±15°幅度的水平扫视运动。
该研究纳入了13名不伴有潜伏性眼球震颤和
弱视的斜视患者(8女5男)和16名正常对照者(8女8男),立体视功能均由Titmus苍蝇立
体检测图测定评估。斜视患者基于其斜视角(小斜视角:<15PD,n=4;中斜视角:15-30PD,n=4;大斜视角:>30PD,n=5)和立体视状态(有立体视:能看到立体的苍蝇或更好的成绩,n=5;无立体视:不能看到立体的苍蝇,n=8)分组。该研究分别计算了注视眼和非注视眼在微扫视中水平和垂直移位的复合向量幅度以及在漂移中的眼球速度和眼位变化。同时分别计算了以斜视角大小和立体视状态为参数时注视眼和非注视眼的BCEA(BivariateContourEllipseArea)值。BCEA值为量化注视稳定性的指标。
结果显示:
1、注视眼和非注视眼的注视不稳定性在斜视患者中是增加的(非注视眼增加的更多),其增加来源于两个因素,即微扫视幅度和漂移眼位变化的共同增加。;2、注视眼和非注视眼的漂移速度在斜视患者中是增加的;3、斜视患者在扫视、微扫视、漂移运动中的非共轭性更高;4、斜视患者在微扫视和扫视运动中的幅度和峰值速度关系与正常对照组一致。5、大角度斜视和缺乏立体视的患者有更高的注视不稳定性,而小角度斜视和拥有双眼视功能的患者有更好的注视稳定性。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斜视存在会确切的干扰注视稳定性。并且,可以提出一种假说:斜视患者一系列的眼球运动异常破坏了运动和视觉系统的微调功能,进一步破坏了双眼融合功能。该研究提示广大医学人士今后在不伴有弱视或潜在眼球震颤的儿童中大面积筛查诊断斜视时,注视不稳定性的检查可成为一项有用的工具。
图1图A-C为5s内单眼注视下的眼位记录,A来自正常对照组中,B来自小斜视角和有立体视的患者,C来自大斜视角和无立体视的患者,图D-F为单独注视时向右扫视运动的记录,D为正常对照组,E为小斜视角和有立体视患者,F为大斜视角和无立体视患者。X轴代表时间,Y轴代表水平(红色:右眼,灰色:左眼)和垂直(蓝色:右眼,灰色:左眼)眼位。黑色箭头代表微扫视,灰色箭头代表漂移。
图2柱状图描绘了A(微扫视运动)和B(扫视运动)以斜视角参数分类的幅度非共轭性的均数和标准差;C(微扫视运动)D(扫视运动)以立体视状态参数分类的幅度非共轭性的均数和标准差。A、B、C、D图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各自P<0.0001。
图3显示了斜视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注视眼和非注视眼中微扫视运动的幅度和速度关系的比较。图A和B是以斜视角参数分类,图C和D是以双眼视状态参数分类。所有的征象均显示两组间的关系相一致,均呈直线正相关关系。
图4柱状图A显示了以斜视角参数分类的漂移速度非共轭性的均数和标准差,图B显示了以立体视状态参数分类的漂移速度非共轭性的均数和标准差。图A、B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各自P<0.0001。有无立体视对漂移速度变化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表1以斜视角大小和立体视状态为参数时斜视患者的漂移眼位变化
表2以斜视角大小和立体视状态为参数时注视眼和非注视眼的BCEA值。
参考文献:
GhasiaFF,etal.Abnormalfixationaleyemovementsinstrabismus.BrJOphthalmol2017;0:1–7.doi:10.1136/bjophthalmol-2017-310346
短评:
眼球的注视是一种在动力学上非常丰富的行为。它是一系列连续的非自主性的微小眼球运动构成。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现在已经能够完整地观察并记录到眼球运动时的轨迹。近年来,国外注视性眼球运动领域的研究大幅增长,注视性眼球运动在控制注视位置,保持连续的感知觉,维持双稳态,保持清晰
视力,空间朝向性及注意力等有着的重要作用。而国内研究尚少。本文通过对斜视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注视性眼球运动轨迹进行记录。斜视组患者根据斜视角度和立体视功能状态进行分组分析,发现斜视组患者较对照组的注视不稳定性有所增加,并且斜视组患者注视扫视,和扫视间的飘移的非共轭性也有所增加,尤其是大角度和无立体视功能的患者。此研究提示我们在筛查儿童中的斜视患者时,注视不稳定性的检查也是非常有用的。这一领域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