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眼科频道 > 眼科疾病 > 斜视弱视 > 小儿斜视 不容忽视,改“斜”归正要趁早!

小儿斜视 不容忽视,改“斜”归正要趁早!

2018-04-18 来源:希玛眼科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斜视可分为共同性(concomitant)斜视和麻痹性(paralytic)斜视两大类。共同性斜视以眼位偏位、眼球无运动障碍、无复视为主要临床特征;麻痹性斜视则有眼球运动受限、复视,并伴眩晕、恶心、步态不稳等全身症状。

什么是斜视?

斜视眼是指两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个目标。由于双眼视轴不平衡,导致其中一个眼球向内、向外、向上或向上倾斜,是小朋友常见的眼病之一。

斜视可分为共同性(concomitant)斜视和麻痹性(paralytic)斜视两大类。共同性斜视以眼位偏位、眼球无运动障碍、无复视为主要临床特征;麻痹性斜视则有眼球运动受限、复视,并伴眩晕、恶心、步态不稳等全身症状。

温馨提示:很多人以为斜视眼只是仪容上的缺陷,不会影响视力,有人甚以为是无法治愈或不需要治疗的,因此,不少患有斜视的小朋友沦为别人的笑柄,不但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也会因家长对斜视的误解而延误就医,出现弱视等并发症,令情况恶化。

斜视的成因和发生机理

斜视按因可以分为共同性和麻痹性。

麻痹性斜视多见于成年人,由于控制眼球肌肉的第三﹑第四或第六的脑神经因疾病如高血压﹑中风﹑糖尿病﹑创伤﹑眼部或脑部肿瘤等而受损伤,眼外肌便会麻痹,令视轴不平衡,其中一个最主要的病征是「复视」,病人除了会看见两个影像外,还可能会出现视力模糊﹑视觉混乱及头痛等情况。

共同性斜视病因仍不清楚,可归因于中枢神经系统控制异常。临床上常见在同一家族中有许多人患有共同性斜视,斜视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也可能有以下机制参与该病的形成:

1、调节学说

眼的调节作用与眼的集合作用是互相联系的,一定的调节带来相应的集合。

2、双眼反射学说

双眼单视是条件反射,是依靠融合功能来完成,是后天获得的。如果在这个条件反射形成的过程中两眼视力不同,一眼视力受到明显的感觉或运动障碍妨碍了双眼单视的功能,就会产生一种眼位分离状态,即斜视。

3、解剖学说

某一眼外肌发育过度或发育不全、眼外肌附着点异常,眼眶的发育、眶内筋膜结构的异常等,均可导致肌力不平衡而产生斜视。

斜视的临床表现分类

1、内斜视:眼位向内偏斜。在出生至一岁内发生者称之为先天性内斜视。偏斜角度通常很大。后天性内斜视又分为调节性与非调节性,调节性内斜视常发生在2~3岁儿童,患儿通常会伴有中高度远视,或是异常的调节内聚力与调节比率。

2、外斜视:眼位向外偏斜,一般可分为间歇性与恒定性外斜视。间歇性外斜视因病人具有较好的融像能力,大部分的时间眼位可由融像能力维持在正常的位置,间歇性外斜视常会发展成恒定性外斜视。

3、上、下斜视:眼位向上或向下偏斜,比内斜视和外斜视少见,上下斜视常伴有头部歪斜,即代偿头位。久而久之,小朋友会惯性弃用斜视眼,导致弱视,一强一弱的眼睛令小朋友难以发展出正常的「双眼单一视力」,逐渐丧失看立体感的能力。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