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红眼
摘要:患儿双眼有轻微睑缘炎,左眼单侧结膜炎、大范围新生血管形成、角膜基质前出现小面积薄雾(haze)。左眼角膜感觉下降,右眼正常。
病例1:反复红眼
哈佛大学医学院眼科学副教授KathrynAColby报告了一例反复发生红眼的小儿眼科病例。
病例介绍
患儿女,4岁,转诊病例,左眼间歇性红眼、流泪、畏光。这些症状从患儿8周龄时即出现。患儿曾先后被诊断为葡萄球菌过敏、
疱疹性角膜结膜炎以及春季角膜结膜炎角膜缘病变。以往的治疗包括局部外用抗生素以及类固醇激素,但患儿的症状仍持续反复。患儿无全身过敏性疾病病史,右眼无临床症状。
眼部检查显示,患儿双眼有轻微睑缘炎,左眼单侧结膜炎、大范围新生血管形成、角膜基质前出现小面积薄雾(haze)。左眼角膜感觉下降,右眼正常。
诊断
医师根据患儿的病史及检查结果确诊其为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基质炎。
治疗
确诊后患儿开始口服
阿昔洛韦300mg,每日3次。患儿母亲诉患儿服药后症状得到迅速改善。患儿服药一周后,另一眼科医师对其进行随访后决定停药,但随后症状复发,故继续对其使用阿昔洛韦,并于患儿睫毛处使用0.12%醋酸泼尼松龙和外用
阿奇霉素。2个月后随访,发现患儿眼疾得到良好控制,新生血管退化。逐渐减量类固醇激素直至停用。患儿接受了当地医师为期一年的随访,并长期预防性服用阿昔洛韦,停药后,其角膜症状继续保持稳定。
管理要点
Colby副教授指出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基质炎的管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对于儿童而言,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基质炎是一种非常重要、但易频繁被误诊眼前节疾病。如果单侧眼疾出现复发,医师应考虑单纯疱疹感染的可能性。
②患有单纯疱疹
病毒性角膜炎儿童,出现复发、角膜瘢痕及视力丧失的风险较高。
③儿童患者较成人患者更易发生严重炎症和角膜基质炎。
④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儿全身性应用阿昔洛韦是有效的,为防止复发,可考虑给予长期全身性应用阿昔洛韦。应结合儿童的成长情况调整药物的剂量,以达到有效抑制水平。
病例2:先天性白睛转为布赖特眼
匹兹堡大学眼科学教授KanwalKNischal报告了一例先天性白睛转为布赖特眼(Brighteye)的小儿眼科病例。
病例介绍
患儿女,5岁,亚裔,经5次转诊,仅存数指视力,检查结果为双眼角膜混浊伴角膜新生血管,角膜表面散在混浊病灶。麻醉下检查显示双眼均出现前房变浅,通过印迹细胞学检查无法得到明确的结论。尽管患儿被收养后在4月龄时即被送往美国一眼科专家处,但考虑到患儿角膜缘
干细胞缺乏的可能性大,而且患儿的家属无从寻找,进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很有可能因全身免疫抑制而失败,故未对其进行角膜移植。通过应用新技术评估角膜缘干细胞,并进行更好的表型分析,可进行评估行角膜移植。
管理要点
对此类疾病的管理要点包括:
①对于患有先天性或新生儿期角膜混浊的患儿,进行准确的表型分析,从而制定治疗方案尤为重要。
②可充分利用最新的显像技术使潜在的角膜缘干细胞显影。
③对接受角膜移植的患儿进行严格的术后监测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