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治疗误区多多
摘要:手术是国际公认的治疗白内障唯一有效的方法,也就是说只有通过手术才能有效治疗白内障。
白内障是是目前全球第一位致盲眼病,其中以老年性白内障最为多见。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超过70%受到白内障困扰。而手术是国际公认的治疗白内障唯一有效的方法,也就是说只有通过手术才能有效治疗白内障。
白内障治疗误区多多
误区一:看不见了才能做手术
正解:晚期手术会增加手术困难
白内障手术是通过摘除混浊的晶状体,植入人工晶状体来让患者恢复
视力的。在以前,白内障手术要等到完全看不见了才能做,80年代后,白内障手术有了重大改进,特别是随着超声乳化手术技术的日臻成熟,只要因晶状体混浊影响正常生活,矫正视力在0.5以下,即可考虑手术。相反,等到晚期再做手术时,晶状体硬度加大会造成手术困难,可能引起继发性青光眼、葡萄膜炎等严重的并发症。早期做手术可以减少创伤,更能保证治疗效果。
误区二:滴眼药水、贴眼贴就能治好白内障
正解:手术是白内障的唯一根治法
在网上,在药店,宣传白内障药物的广告屡见不鲜,大多宣称用了某某药物后,可以很快消除白内障,重新获得清晰的视力。目前白内障的药物治疗方面还没有特效药。药物只能对早期的白内障起到延缓病情发展的作用,但无法逆转病情,手术是治疗白内障唯一有效的方法。
误区三:年纪过大做手术很危险
正解:微创手术老人可耐受
有些人认为年龄太大没有必要做手术了或者手术危险性大,不能做手术。其实目前先进的白内障手术已经基本突破了年龄上的限制,上至百岁老人,下到仅3个月的孩子,都可以进行手术。目前先进的白内障手术属微创手术,只需要点上几滴眼药水就可起到麻醉效果(表面麻醉)而进行手术,术中只需在角膜边缘开一个小切口,微创器械通过切口对晶状体进行超声乳化,再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从小切口植入,固定于囊袋内,手术完成。患者术后包眼,没几天后可以回家休息,术后四周内不能揉眼睛,避免眼部湿水,避免重体力劳动和长时间低头,四周后就可以正常生活,绝大多数高龄患者都能耐受。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手术前,通常医生要给病人做全身检查以排除手术禁忌症,同时也要进行眼部检查。部分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病的老年人,要经内科控制血压、心功能、
血糖等在相对正常范围内,才可以进行手术。如果患者心肺功能不好,需要在内科医生的监护下进行手术。
误区四:人工晶状体用几年就会坏得重新换
正解:人工晶状体高度稳定可长期使用
准备换晶状体的白内障患者普遍都会问医生这样的问题:“这个晶状体能用多少年呢?”“能用十年吗?”人工晶状体理论上讲是可以使用终生的。在人工晶状体的选择上,当前人工晶状体的种类有很多,但最贵的不等于最适合的,一般由术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误区五:术后万一复发,需再受手术的痛苦
正解:白内障复发率低,可在门诊做激光治疗
有些白内障患者在经过手术治疗后视物又出现了模糊,因此对手术产生怀疑。约有5%的手术患者在术后会再发生“后囊膜混浊”,这种视力模糊是由于术中保留用于支撑人工晶状体的囊膜发生混浊导致,并不是人工晶状体本身发生混浊,出现这种情况时患者不必担心,只需要在门诊进行一次激光治疗,就可以痊愈。
误区六:手术后视力一定能够提高
正解:眼部其它疾病尤其是眼底病变可能影响治疗效果
眼睛就好像一架精密的照相机,白内障就好像是照相机的镜头出现了问题,可以通过手术更换镜头。但照相机的成像除了和镜头有关外,还和胶片等有关。有些老年人除了有白内障外,还有青光眼、眼底病等眼疾,就好像照相机的胶片还有问题一样。对于这种患者即使单纯换了镜头(做了白内障手术),由于胶片有问题(眼底有问题),术后视力也不一定能够提高。
有些患者术后发现视力不好会质问医生为什么术前没告知有眼底问题,其实,如果患者晶状体过于混浊,医生在术前是无法观察到眼底问题的,只能是摘除了晶状体后才能发现。“就像是我们要把窗帘给拉开了,才能看见窗外的风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