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眼科频道 > 眼科疾病 > 白内障 > 科普丨先天性白内障如何治疗?

科普丨先天性白内障如何治疗?

2018-03-24 来源:重庆泰恒眼科医院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视功能重建的第一步,目的是为了保证视网膜清晰成像,促进对高空间频率敏感细胞的兴奋刺激,促进眼球发育,促进视觉发育正常化。

先天性白内障(congenitalcataract)多在出生前后即已存在,或在儿童期内罹患,白内障其发生率在我国为0.05%。白内障能导致婴幼儿失明或弱视,失明儿童中有22%~30%为白内障所致,是一组严重的致盲疾病,严重影响儿童的视力发育,已成为儿童失明的第二位原因。

原则

白内障术后调节力的丧失比部分白内障本身更影响视功能。楔形白内障,轻度点状、星状白内障,局部白内障等,对患儿的视功能影响不大,可随访,或单纯视觉治疗。因此,先天性白内障并不是必须手术治疗的。

手术指征

>3mm的中央白内障

致密的核性白内障

与斜视、弱视相关的白内障

晶状体部分混浊且矫正视力<0.3

手术治疗的目标

有效摘除白内障

减少及避免术中、术后并发症

具有良好的视力和双眼视功能

手术时机的选择

人类视觉发育的最敏感期在出生后6个月至1年,并持续至9-12岁,在此期间,任何影响视功能的因素均可干扰视觉发育,导致弱视形成。

先天性白内障: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尤其是单眼白内障,以最大程度降低单眼剥夺的影响。

手术方法的选择

一、晶状体吸除术;单纯晶状体吸除术;晶状体吸除+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晶状体吸除+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前段玻切术;后路前节玻切+晶状体切除术。

二、是否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晶体吸出术的选择

婴幼儿晶状体上皮细胞分化及增生能力极强

单纯晶状体吸除术后,后囊混浊发生率极高

联合后囊环形撕囊虽可减少LEC移行,但中央区增生膜的产生影响视力恢复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前段玻切”可有效预防婴幼儿中央视区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

6岁以内:晶状体吸除+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前段玻切术

>6岁:可单纯晶状体吸除术,术中注意囊膜抛光

注意手术质量

良好的囊膜抛光是降低后囊混浊发生率的基础。

大小适宜的前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是提高人工晶体稳定性的前提。

减少术中损伤是降低术后炎症反应的关键。

出色的手术是良好视觉的保证。

人工晶体植入的时机

人工晶体植入目的:屈光矫正目前普遍证实:2岁后接受双眼人工晶体植入安全有效

部分文献报道2岁内双眼植入人工晶体也取得良好效果,但与未植入人工晶体组比较,矫正视力效果相似。

由于儿童眼球发育迅速,2岁以内是否植入人工晶体仍存在争论。

但对于单侧白内障2岁以内的患儿,在保证手术质量的前提下,可植入人工晶体,以避免单眼抑制。

人工晶体的选择

一、材料的选择

亲水性丙烯酸酯首选

疏水性丙烯酸酯

避免硅凝胶及PMMA

二、光度的选择

小于1岁欠矫6.00D

1-2岁欠矫4.00D

3-4岁欠矫2.00D

5-7岁欠矫1.00D

8岁以上足矫

是否需欠矫及欠矫程度仍存争论

术后效果影响因素

手术质量

幼儿年龄

术前患儿固视功能

或是否伴有眼球震颤

术后跟踪治疗的配合

眼球震颤是剥夺性弱视的标志,此时黄斑的稳定固视将难以发育,眼球震颤的存在极大降低了视功能恢复的可能性。

眼球震颤是评价愈后的重要指标。

手术后综合治疗

术后的综合治疗包括:屈光矫正和弱视训练。由于人工晶体的欠矫,或者患儿未植入人工晶体,术后及时矫正早期的远视,并对患儿积极进行弱视和双眼视功能的训练,才能形成良好的视功能。

一、屈光矫正

视功能重建的第一步,目的是为了保证视网膜清晰成像,促进对高空间频率敏感细胞的兴奋刺激,促进眼球发育,促进视觉发育正常化。尤其对于单眼白内障患儿,由于患眼视功能被抑制,影响患眼发育,屈光矫正尤为重要的。

二、弱视训练

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由于屈光介质混浊,得不到有效的视觉刺激,多数术前已形成形觉剥夺性弱视;幼儿时期视觉发育迅速,弱视形成的时期同样是治疗弱视的最佳时期。术后尽早弱视训练是获得良好视功能的保障。屈光矫正后必须的辅助治疗方法:遮盖疗法、红光治疗仪、精细作业如描图,等。目的是为提高视力的同时建立良好的同时视、立体视及融合功能。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