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状胬肉百姓多称为“鱼肉”,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它的发生与紫外线的损害密切相关,且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据统计,我国患此病的总人数在2000万~5000万。过去该病主要在户外工作者、长期靠近阳光强烈地区生活的人、长期农耕者身上发病率较高。但是,随着环境污染、用眼过度等因素的增加,发病年龄也逐渐年轻化。特别是如今各类电子产品的盛行,人们花大量的时间盯着手机、电脑等屏幕,眼睛也不堪重负,从而引起球结膜病变,导致干眼、结膜炎等眼部疾病。而这些疾病也是翼状胬肉的主要诱发原因之一。
Q医生,我的大眼角长出一块鱼肉样组织,这是什么东西呢?”
A其实,这就是翼状胬肉,因为它的形状很象昆虫的翅膀,故得此名。翼状胬肉是一种生长在睑裂部球结膜与角膜上的赘生组织,简单来说就是眼角多出了像“肉”一样的增生物,平时人们也俗称为“鱼肉”。中医中称它为攀睛。
翼状胬肉的类型以及发生程度:一般长在大眼角,有时可长到角膜上,挡住瞳孔,使视力下降。
翼状胬肉分为三个部分:
1.头部:长在角膜上,是胬肉的尖端。
2.颈部:向后呈扇形展开,稍隆起,位于角膜结膜交界处。
3.体部:伸展到结膜表面的宽大部分。
根据发生程度可分为:
1.进展型:在进展期时,胬肉的头部隆起,充血明显,表明不平,体部较厚,胬肉在这个时候会逐渐长大,患者会有眼睛刺痛、异物感、畏光、流泪等不适。
2.静止期:胬肉的头部扁平,无充血,表面光滑,体部较薄,胬肉在这个时候不会继续长大,患者可无不适,但因胬肉导致眼表异常,可使泪膜不稳定,出现干眼的异物感、干涩、流泪等症状。
临床研究表明,翼状胬肉一旦入侵角膜,药物治疗的效果便不甚理想,只能起到有限的改善症状或延缓其生长的效果,因此手术是目前治疗“翼状胬肉”唯一有效的方法。对于翼状胬肉的治疗,现在多采用显微镜下切除翼状胬肉加干细胞移植,专家医生说,以前的胬肉切除技术,只是单纯的将赘生的胬肉组织切除,但是切除后,切除部位会形成泪液池和泪液潴留,另外切除部位也会有新生血管产生,很可能使胬肉卷土重来,而干细胞移植,补充了切除部位的缺失,减少了新生血管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