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震颤简称眼震,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视觉系统、眼本身及内耳迷路疾患所致的一种有节律、不自主的眼球摆动。是人体为适应身体内、外环境改变而出现的代偿性动作。
眼球震颤运动方向有水平性、垂直性、旋转性和混合性四种。有时眼球震颤可伴有头部的点动或震颤、眼睑的上下跳动,另外后天性眼球震颤病人可感觉四周环境的转动而发生眩晕等症状。
眼球震颤以水平性最为多见。根据发病年龄,眼球震颤可分为先天性眼球震颤和后天性眼球震颤两种。
先天性眼球震颤:因注视反射尚未发育,一般无自觉症状,视物疲劳或单眼遮盖时容易发生。多伴有视力低下、斜视、弱视或其它眼部异常如视网膜色素变性,黄斑疾病、先天性青光眼等。部分眼震可随年龄增大逐渐好转。
后天性眼球震颤:成年后发生,常表现为视力减退,看外界物体有动荡感,眩晕、恶心呕吐,常把不动的物体感觉为不停地往返移动。部分患者可以出现代偿头位。
先天性眼球震颤是一种遗传异质性疾病,遗传方式包括x连锁(NYS1,NYS5),常染色体显性(NYS2,NYS3,NYS4)和常染色体隐性。
此外,某些眼部疾病或者x连锁遗传病也可以表现为先天性眼球震颤,如眼白化病、色盲等。散发患者可由新发生突变所引起,多以常染色体显性方式遗传给后代。患者需要到眼科做详细检查,确定临床分型,进一步通过基因诊断可能确诊某种亚型,再根据其遗传方式,判断所生子女的患病几率。如果基因诊断结果能明确基因突变类型,可以通过产前基因诊断方法明确怀孕后胎儿是否为患者。
眼球震颤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眼性眼球震颤
它指黄斑部中心视力障碍使注视反射形成困难而形成的眼球震颤。
(1)生理性注视性眼球震颤:它包括斜性眼球震颤、视觉动力性眼球震颤和隐性眼球震颤等。
(2)病理性注视性眼球震颤:它包括盲性眼球震颤、弱视性眼球震颤、职业性眼球震颤等。
2.前庭性眼球震颤
是由于前庭核或其与小脑或脑干的联系通路发生病变而引起的眼球震颤。前庭系统主要与眼球运动各颅神经核、小脑顶核以及脊髓前角相联系。与眼球运动各颅神经核的联系路径为内侧纵束,与脊髓前角的联系路径为前庭脊髓束和内侧纵束的下行纤维。
因此,前庭系统受刺激或破坏将有两种主要客观症状:眼球震颤和肢体偏斜。
3.中枢性眼球震颤
为可能位于前庭核上联系脑干、小脑及脊髓等处的病变所引起。多为水平、旋转或垂直冲动性,极少摆动性。在眼向某一侧共转时出现。无眩晕听力障碍,常伴有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和体征。
4.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
是一种先天性冲动性眼球震颤,其眼部与神经系统无异常,视力不佳是因物象震颤所致。有遗传性,震颤程度因人而异,在慢相方向有一个区域眼球震颤轻微,因此在此方向视力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常喜用代偿头位使此区域经常位于视野正前方,以提高视力。
对此类患者,在双眼前放置底向头位方向的三棱镜,可以消除代偿头位并提高视力。也可用两眼水平直肌(配偶肌)后徙及截除法以及后固定缝线法等,矫正头位,提高视力,改善眼球震颤。
那么,如何治疗眼球震颤呢?
治疗眼球震颤的原则如下:
1.病因治疗:对症治疗。眼球震颤大都属于先天发育的问题,原因很复杂,一般手术无法解决。
2.增进视力:眼源性眼球震颤,重点是提高视力,亦可配制适当三棱镜以消除代偿头位,提高视力。
3.手术治疗:特发性眼球震颤可以进行手术,其目的根据“中间带”眼位矫正其代偿头位,转变眼位,减轻眼球震颤,提高视力。由于慢相侧运动的一组眼外肌肌力强,快相侧运动的一组眼外肌肌力弱。为此,可以将慢相侧两眼外肌后退,以减弱其张力,使与快相侧一组的眼外肌平衡。将“中间带”眼位从偏心注视位转到正前方注视位。如左方为中间带静止眼位性眼球震颤,可将左眼外直肌及右眼内直肌徙后6mm,左眼内直肌缩短6mm,右眼外直肌缩短7mm(一般外直肌比内直肌多徙后2毫米),使静止眼位移向前方。
4.膜状压贴三棱镜治疗,通过佩戴三棱镜的方法,将眼球震颤的“中间带”移到正前位置。改善眼性斜颈的情况。即通过代偿头位扭转角度与三棱镜光学矫正的关系改善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