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状胬肉呈三角形,形状很像昆虫的翅膀,入翼状。形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长在角膜(黑眼珠)上,是胬肉的尖端,叫做“头部”。
向后呈扇形展开,稍隆起,位于黑白眼珠交界处的叫“颈部”。伸展到白眼珠表面的宽体叫“体部”,在它的上面有很多血管。
什么是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之一,一般认为是受外界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表现为向角膜表面生长的与结膜相连的纤维血管样组织,常发生于鼻侧或颞侧的睑裂区。
为什么会得翼状胬肉?
一般认为长期与野外工作,受风沙尘土、冷、热刺激及日光照射有关,紫外线照射为目前普遍公认的诱发病因。
工作过度劳累、睡眠不足和结膜的慢性炎症也是诱发因素。
也有人认为翼状胬肉与眼内直肌的节制韧带发育过强及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
翼状胬肉各时期表现
难受:初期,一般无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微异物感。
眼红:胬肉充血后会呈红色。
视力下降:当病变接近角膜瞳孔区时,因引起角膜散光或直接遮挡瞳孔区而引起视力下降。
妨碍眼球运动:睑裂区肥厚的球结膜及其下纤维血管组织呈三角形向角膜侵入,当胬肉较大时,可妨碍眼球运动。
翼状胬肉的危害
翼状胬肉的存在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引起角膜散光导致视力下降。
翼状胬肉侵犯角膜后日渐增大,如果长到眼珠子上,可能挡住瞳孔而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失明。
翼状胬肉容易复发,主要由于手术、环境、局部免疫异常、增生能力过强(尤其是年轻人)等因为造成。
翼状胬肉如何治疗?
1.小而静止性的胬肉,未侵入角膜(黑眼球),又不影响视力时,不需要治疗。
2.单纯翼状胬肉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方式,合并有沙眼或其他慢性结膜炎者,可应用抗菌素眼药水。
3.如影响美观或胬肉长入黑眼球影响视力,应该手术切除,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能抑制翼状胬肉的形成或阻止其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