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神经系统在出生后不停地发展变化,并逐渐走向成熟。研究显示,视力直到8岁时才基本发育完全。人类的视力发育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可分为以下阶段:
怀孕期:在孕第4周,胎儿的视觉就已经形成。此时眼很小(比针头还小),而且被一层皮层包覆着。在第4~5个月,眼神经、血管、晶状体和视网膜开始发育。到第6个月末,胎儿眼睛已有很大的发展。
新生儿:正常新生儿两个眼球虽然成形,其视力并未完全发育。一般估计,出生到一星期之间的视力为0.01~0.02,1个月大的婴儿视力为0.05~0.1。出生到3个月之间,眼球并不会固视,而会被脸孔、明亮或运动的物体所吸引。
3个月:多数幼儿的视觉可平稳地“跟随”运动的物体,也能将视线固定在某物体上。色彩和运动物体都能吸引幼儿,而这些都可以促进视觉发展。
3~6个月:视网膜己有很好的发育。幼儿能由近看远,再由远看近,物体的细微部位也能看清楚。对距离的判断也开始发展,4个月时,开始建立立体视觉。
6个月:眼睛有成人的2/3大,看物体是双眼同时看,以获得正常的“双眼视觉”。而距离与深度的判断力也继续发展。
1岁:幼儿的视力进一步发展。眼、手、及身体的协调更自然。此时视力为0.1~0.3。1岁之前的视力为“可塑期”,若视线被遮住,则视力将无法继续发育,视觉神经系统将处于停滞状态。
2~4岁:喜欢看图片、画画,带有图片的故事能吸引儿童的专注,3岁正常视力为0.6~0.8,4岁的正常视力为0.8~1.0。3岁时,立体视觉已近成熟。
5~7岁:正常视力应为1.0。若无法达到正常视力,则须查出原困。若发现有弱视,尚有“补救”的机会。
8~9岁:视力发育已完成,若此时才发现有弱视或没有立体视觉,则矫正的机会就不乐观了。
视力低常并不等于视力异常
儿童视力有一个从低常到正常的发育过程。虽然孩子从3岁起就能测出视力,但很可能表现为低于正常标准。比如不同年龄儿童视力1.0的检出率并不一致,3岁儿童仅为61.3%,4岁儿童为73.5%,5岁儿童为80.4%,6岁儿童为95.6%。也就是说,即便儿童视力检查低于正常也不等于异常,有可能仅是视觉神经系统的发育迟缓。
此外,视力表检测视力是一项主觉检查,影响因素很多,一次测量视力结果不佳,并不能轻易下结论。
婴幼儿视力障碍的信号
年幼的婴儿既不会诉说“看不见”、“看不清”等视觉障碍,又不能配合一般的视力检查,父母的细心观察十分重要。很多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早期发现孩子的视力问题。
(1)宝宝对光照无反应,面部不转向明亮处。
(2)对周围事物表情淡漠,家人不说话或玩具不发出声音时,则不引起宝宝兴奋。
(3)视力极低下的婴儿,常有用小手挤压眼睛的习惯,医学上称为指眼现象。
(4)会走路的幼儿动作笨拙,经常跌跌撞撞,躲不开眼前的障碍物。
(5)看上去眼神不对劲。如眼球不稳定,有节律地摇晃,或无目的地转动。
(6)仅用一眼注视目标,看电视时歪头眯眼,看小人书时距离过近。
如果婴儿的两只眼睛视力都低下,还是比较容易发现的。但如果仅一眼视力正常,而另一眼视力低下,家长就很难发现。定期带年幼的孩子去医院体检绝对必要。
儿童视力障碍的信号
儿童无法用语言表达、也不能自我发现视力障碍时,家长应留心观察儿童的表现,从“蛛丝马迹”中尽早发现问题。
(1)小孩看东西时皱眉,不停地眨眼,时而用手揉搓眼睛,提示可能有远视或散光。
(2)看电视时眯眼歪头,有可能是近视或双眼不等视。
(3)若有夜盲,提示可能有维生素A缺乏或视网膜色素变性。(4)看书时跳行(跳字),或用手指去导读,可能是两眼协调性不好,或是追踪视与跳视能力不强。
(5)若瞳孔区有白翳,同时视力低于正常,则可能患角膜病或先天性白内障等。
一旦发现孩子有上述现象,提示可能有视力障碍。必须及时去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