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近视人数的大幅增加,近视已经成为危害我国公民眼睛健康的重要问题。有关专家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近视人口将接近7.04-7.11亿,这些人口如果组成一个国家,将成为世界第三人口大国,人口数量是美国的两倍。面对这样庞大的数字,不禁让人愕然。
都说今日近视眼问题如此严重,都是21世纪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但尽管近视人数众多,各种眼科医院、护眼仪器、眼镜店等等都能帮助近视眼患者恢复部分视力。那么不禁有人要问,古代的人有没有近视呢?如果有的话,他们怎么办呢?
很多人说李白、陆游都是近视眼,还有诗为证。比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不是近视眼,又怎会将“明月光”看成“地上霜”?又比如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不是近视眼,又怎会路都差点找不到?这自然是笑言。直到清代嘉庆年间,张子秋有“近视人人戴眼镜,铺中深浅制分明。”可见,眼镜已经相当普及。
据史料记载,眼镜最早出现在1289年的意大利佛罗伦萨,于15世纪中期,即明代时传入中国。既是外来稀罕物件,故而稀少珍贵。后有考古学家认为,眼镜出现于南宋时期。而近年来,我国考古工作者在东汉光武帝之子的墓中出土了水晶放大镜,可见,远在东汉时期,我国已经有了很高的造镜技术。
那么除了暂不能明确的眼镜外,古人是如何保护眼睛的呢?
首先,古代没有电灯,大家往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眼镜在白天的劳累后能得到充分的休息。
其次,古代可读的书籍较少,且字号较大,读起来眼睛更为轻松。
最后,有一个有意思的说法。古代人读书时都爱摇头晃脑,这也是为了保护眼睛。而后眼科专家解释,常摇头晃脑,能使颈椎得到放松,从而预防近视。不论这是古人的智慧也好,还是歪打正着也罢,总之都为保护古代学子的眼睛尽了一份力。
小编要说,既然连古人都如此爱惜眼睛,我们现代社会,眼睛遭遇着重重地压力和挑战,更应该爱护自己的眼睛,向近视眼大声说“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