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妈年过六旬,多年前左眼内长有一块“小肉块”,却没重视。现在过了10多年,“小肉块”越长越大,才发现眼睛几乎看不见了。她一直以为是传说中的白内障,没想到医生告诉她,这不是白内障而是翼状胬肉。
眼内“肉块”长了十多年
67岁的李大妈左眼上长了个小肉块,几乎把黑眼球都挡了起来,越来越看不清东西。老人说,10多年前,她记得收稻子时,好像有什么东西吹到眼里,当时揉了揉,后来就长了这个东西出来,当时也没太在意。她以为只是白内障,想等“长熟了”才切除。
直到前几天,在村里义诊检查时,医生告诉李大妈这不是白内障,而是一种叫做翼状胬肉的眼病。
原是翼状胬肉“作怪”
据了解,翼状胬肉是由于眼结膜肥厚增生,长出了翼状片的赘生组织,多长在黑白眼球交界的位置。翼状胬肉会引起眼红、流泪、异物感,也影响外观和容貌。翼状胬肉就其形态而言可以分为3个部分:长在黑眼珠上,是胬肉的尖端,叫做头部。向后呈扇形展开,稍隆起,位于黑白眼珠交界处的叫颈部。伸展到白眼珠表面的宽大部分叫做体部,在它的上面有许多新生血管。
医生说,翼状胬肉其实在眼科并不罕见,一般40岁-50岁的中年人发病较多,尤其是女性患者比较多。这种病早期不痛不痒,很多人就是眼睛里有点红血丝,偶尔看东西发花,很容易被误解成眼睛疲劳、没休息好等。如果发展到严重时,胬肉组织本身可直接覆盖在角膜表面,对外界光线造成物理性阻挡,导致患者失明。像李大妈这样的情况需要手术治疗,但手术后还会留下一个疤,同样会影响视力。
沿海地区为高发地带
据统计,我国患翼状胬肉的总人数为2000万-5000万。该病的发生与紫外线的损害密切相关,常年在外活动的渔民、农民等户外劳动者是主要发病人群,且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沿海城市翼状胬肉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内陆城市。闽南地区的厦门、漳州、泉州就处于全球“翼状胬肉高发带”上,罹患人群数目惊人。另外,翼状胬肉还与长期野外工作,受风沙、尘土、冷热刺激等因素有关。
预防翼状胬肉,应尽可能避免烟尘、风沙及阳光的刺激,尽量避免正午的阳光,如无法避免,应戴上宽边帽,并佩戴合适的太阳镜,同时注意眼部卫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如果因为“翼状胬肉”引起眼部不适,炎症反复发作,引起视力下降或影响美观,需手术治疗。
查看更多眼科资讯精彩内容
|
滋补肝肾,养阴生津,清肝明目。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羞明畏光、视物模糊;青光眼,初、中期白内障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29消翳明目。用于老年性初、中期白内障;视疲劳,症见眼部疲倦、眼酸胀痛、眼干涩、视物模糊。
健客价: ¥37.5早期老年性白内障。
健客价: ¥45初期老年性白内障。
健客价: ¥13早期老年性白内障。
健客价: ¥225早期老年性白内障。
健客价: ¥35主要治疗初期老年性白内障、轻度糖尿病性白内障或并发性白内障等。
健客价: ¥14.8本品主要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糖尿病性白内障或并发性白内障等。
健客价: ¥10清肝,明目。用于早期白内障,结膜炎。
健客价: ¥28用于缓解眼睛疲劳、结膜充血以及眼睛发痒等症状。
健客价: ¥18干眼症,眼睛疲劳,戴隐形眼镜引起的不适症状和视物模糊(眼分泌物过多)
健客价: ¥8用于缓解眼睛疲劳、结膜充血以及眼睛发痒等症状。
健客价: ¥9